第三章 十大貢獻(下)(1 / 2)

上章書說道:清朝在編修文化典籍方麵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貢獻,一直得益於我們的當代以及我們的後代。

第六、興修皇家園林。清朝它是一個狩獵的民族,長於騎射,它又在東北,到了關內之後天很熱,夏天,多爾袞就說暑熱難熬,還有沒有地方打獵,這是一個特殊的曆史條件決定的。清朝大修皇家園林,開始是在南苑,順治的時候主要是在南苑,繼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

後來因為南苑離城裏稍微遠一點,康熙就修了暢春園,就是現在北京大學西門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時候,就開始修圓明園,到乾隆的時候,修清漪園,就現在的頤和園,又大修圓明園。北京的三山五園,萬壽山的清漪園,即頤和園,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和圓明三園。

而西山這個地區從遼、金就開發,但是基本的格局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時期興修的皇家園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莊,暨外八廟,還有木蘭圍場,沈陽的盛京皇宮。還有清朝五陵,就是關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東陵,清西陵。

乾隆呢,又重修了天壇,這些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沈陽故宮、清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的文化遺產了,而且是世界的人類的文化遺產,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貢獻。

第七、貢獻傑出人才。清朝296年,傑出曆史人物燦若明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語言學家、科學家等等,出現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的《紅樓夢》,就是清朝傑出人物的一個例子,具體例子很多了我就不多說了。

第八、中國人口激增,明朝的人口統計不太準確,萬曆的時候一般人認為九千萬到一億,萬曆以後就經過戰爭、災荒人口銳減。清朝乾隆的時候,人口到了三億,道光的時候,人口到了四億。

抗日的時候老說中國人口四萬萬五千萬,基本上還是道光那個時候的。在清朝中國成為世界人口大國,因為清朝是世界人口大國,所以清朝的綜合國力增強。後來西方殖民者想瓜分中國,或者想吞掉中國,他們辦不到。

這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你消化不了,反抗你人多。所以我說清朝人口多呢,就增加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使得任何一個西方殖民者不敢小看中國人,但是,也有負麵影響,人口太多了,人口過多容易破壞生態的平衡,也容易引起一些社會的動蕩。

第九、開發三北地區。“三北”就是東北,正北、西北。東北就是山海關以北,一直到黑龍江下遊,這個時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別是黑龍江流域,還處於一種比較原始的狀態。

清朝入關之前,它的勢力已經到了黑龍江流域,那裏很多原始的部民,歸順了清,加入了八旗,從龍入關,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時期因為東北地區基本上沒有戰爭,一部分關裏的人到了關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強了關內與關外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