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的功效和益處
人體致病原因很多,但總的來說,不外乎外感與內傷這兩大類。所謂外感,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氣”,以及各種邪氣、寄生蟲感染和各種外傷;內傷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以及飲食不慎、房事不節、疲勞過度等,都是導致人體生病的原因。
按摩通過刺激一些部位或點穴時,會產生較為明顯的酸、脹、麻、熱等感應,這種感應現象會循著人體的經絡擴散到人體的髒腑或其他組織器官,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整複錯位、解除痙攣、鬆解粘連、散寒除痹、運行氣血、營養全身的施治功效。
1.舒筋活絡,消腫止痛
眾所周知,不通則痛,不論是急性傷還是慢性傷,疼痛都是因為血離經脈,經絡受阻,氣血流通不暢。因此,中醫通過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加速瘀血的吸收,改善組織代謝,理順經絡,使氣血通暢,從而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2.整複錯位,調整骨縫
肌肉、肌腱、韌帶受到外傷,造成纖維撕裂或肌腱滑脫,使之脫離正常的位置,關節在外界作用下,產生微細的錯縫或軟骨損傷,此時,中醫按摩可以使損傷的組織纖維撫順理直,錯縫的關節和軟骨回納到正常位置,這樣疼痛也就自然緩解或消失了。
3.解除痙攣,放鬆肌肉
疼痛,可以反射性地引起組織痙攣。長久下去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按摩可使人鎮靜,又可以解除痙攣,放鬆肌肉,幫助肢體恢複正常功能。
4.散寒除痹,調和氣血
按摩對人體各個係統起到除痹調和的作用。中醫通過人體的“奇經八脈”調理全身各個髒腑器官,通過經絡血脈溝通連接,互為表裏,互為製約,共同行使健全、完整的人體功能。
中醫按摩將局部按摩與經絡穴位結合起來,常能收到類似針灸樣的作用,還可以起到心理撫慰作用,而且簡便易行,人人可學,隻要手法與力度適當,無副作用,對人體也不會造成任何損害。家庭按摩的益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方便易行。必要時可隨時隨地進行實施,不受外界條件限製,不需要特殊設備和器械。
第二,經濟適用。某些不適可以在家庭成員或朋友同事之間相互按摩,
既有效果又省去醫院。
第三,按要求進行按摩,一般不會有何副作用,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第四,按摩可以起到醫療作用。按摩的手法、部位、力度適宜,可益氣活血,
興奮神經,促進炎症吸收,幫助機體功能恢複。
第五,人的肌膚是接觸外部世界的感受器,所以,經常按摩,可以保持皮趺的敏感性和生理功能。
第六,施術者與受術者合作完成按摩治療的同時,也實現了一次融洽的人際交流。這無論是對身體健康還是對心理健康,都非常有益。
第七,家庭成員間的按摩是一種親情撫慰。這種撫慰對疾病症狀的消除,常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
常用按摩手法
按摩的手法有很多種,在實際應用中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法,既不損傷肌膚髒器,也不致徒勞無功,選擇好準確的穴位和適宜的手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按法
按法是按摩手法中較為基本的手法,是以手指、手掌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於你不可不知的100種除病保健按摩經穴或體表其他部位,逐漸用力加壓的手法。分為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
(1)指按法:用拇指指麵或以指端按壓體表,或食指屈曲,以指背按壓。
適用部位:適用於全身各部經穴。
(2)掌按法:用掌根或全掌著力按壓體表的一種方法,掌按法可單掌亦可雙掌交叉重疊按壓,身體前傾,借助體重增加力度。
適用部位:適用於腰背部、腹部等體表麵積大而又較為平坦的部位。
(3)肘按法:以肘尖代替指和掌,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按壓。
適用部位:適用於腰背部、腹部等體表麵積大而又較為平坦的部位。
功效:解痙止痛,通經活絡,放鬆肌肉。
2.摩法
摩法就是食指、中指、無名指末節或以手掌麵附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有節奏、有規律地做直線或環行摩擦的手法。
適用部位:適用於腰背部及胸腹部和全身各部經穴。
功效:活血散瘀,解痙止痛,溫經散寒,寬胸理氣,健脾和胃。
3.推法
用手指指端腹側或內側或手掌大小魚際著力於一定部位,緩緩地做單方向的推動。
適用部位:適用於腰背部及胸腹部和全身各部經穴。
功效:舒筋活絡,理順經脈,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瀉熱散寒。
4.拿法
以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合,持續而有節律地提拿局部肌筋的方法。
適用部位:適用於風池穴、足三裏穴及全身肌筋。
功效:開竅止痛,祛風散寒,舒筋活絡,解除痙攣。
5.揉法
用手指、手掌大魚際、掌根部分,做輕柔緩和的回旋揉動。手腕要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一起做回旋運動,壓力要輕柔,一般速度每分鍾120~160次。
適用部位:指揉法適用於小兒乳根穴或雙側天樞穴等,還可用於背俞穴。掌揉法常用於頭麵部、肩背部、腹部和腰臀部。
功效:寬中理氣,消積導滯,活血祛瘀,舒筋活絡,溫通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