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內科常見病按摩療法(3)(1 / 3)

適應證:心跳加快,煩躁不安。

按摩部位:勞宮穴。

手法: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按壓兩手心的勞宮穴,各100下。可臨時按壓,也可每天早晚按壓。

七方

適應證:心律紊亂。

按摩部位:少府、少海、內關、通裏和大陵穴手法:每穴點按5-8分鍾,每天不拘次數。

注意事項

1.必須堅持按摩3個月以上。

2.按摩後適當飲水和休息。

3.必要時盡早去醫院就診。

一方

適應證:清心安神,寬胸止痛。

按摩部位:至陽、中根j亶中和內關穴。

手法:

(1)按壓至陽穴:取一個硬幣,用右手食指、拇指夾持,以硬幣橫緣抵住至陽穴,給予重壓,使局部有酸脹感為宜。一般按壓1分鍾之內心絞痛即可緩解,按壓4分鍾以上,可維持作用時間達20分鍾。

(2)捏揉中根穴:用拇指指甲切壓中根穴,使其有明顯麻痛感為宜,也可用力一掐一放,重複36次,症狀即可緩解。

(3)按揉膻中穴:用大拇指點壓在穴位上,先順時針方向按揉36次,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36次。動作要緩慢。

(4)揉按內關穴:先用右手拇指點按左內關穴30-50次,再用左手同樣按壓右內關穴30-50次。

二方

適應證:心絞痛。

按摩部位:兩側腋窩。

手法:取仰臥位,兩手交叉於胸前。用雙手的中指和食指按摩腋窩各100次,速度以每秒1次為宜。每天早晚各1次。

三方

適應證:心絞痛。

按摩部位:內關、間使和足三裏穴。

手法:每穴點按5-8分鍾,發作時及時點按,不拘次數。有心絞痛病史者,適時點按。

一方

適應證:血脂升高。

按摩部位:中脘、氣海、足三裏、三陰交、血海和內關穴。

手法:

(1)按壓中脘穴1分鍾,再按揉氣海穴2分鍾,力度適中,可反複操作。

(2)拿捏內關穴2分鍾,每日2次。

(3)按壓足三裏、三陰交、血海穴,每次5分鍾,每日2次。

高脂血症

二方

適應證:血脂升高。

按摩部位: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膈俞、腎俞、合穀、少商、魚際、太淵和陽池穴。

手法:

(1)分別按壓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膈俞、腎俞各穴,力度適中,共5-10分鍾。

(2)分別按壓手掌手背上各穴,共5-10分鍾。每日2次。

三方

適應證:理氣散滯,通絡散瘀,通便降脂。

按摩部位:內關、足三裏和豐隆穴。

手法:

(1)用拇指和食指按拿內關穴36次,使穴部有放射性酸脹感為宜。

(2)用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按揉足三裏穴,左右各36次,使下肢有酸脹感為宜。

(3)用雙手拇指分別按壓豐隆穴36次,使下肢有放射性酸脹感為宜。

適應證:糖尿病。

按摩部位:雙側拇指。

手法:分別用左右手交替按捏另一手的拇指兩個關節。按時先揉捏,再抻拉。每天2次,每次3分鍾。

二方

適應證:預防糖尿病足。

按摩部位:雙腿。

手法:用雙手分別搓捏兩腿,先搓後捏,從下至上,再由上至下,反複36次。每天早晚各1次。

三方

適應證:助降血糖。

按摩部位:雙手和雙腳,勞宮和湧泉穴。

手法:

(1)搓揉雙手胰腺反射區,至有發熱發脹感為止。

(2)每天晚飯洗腳後,先用右手勞宮穴部拍打左足湧泉穴500下;再用左手勞宮穴部拍打右足湧泉穴500下。每餐飯後拍打更有效。

四方

適應證:糖尿病性白內障。

按摩部位:太陽、攢竹、睛明、魚腰、瞳子髎、四白、陽白、率穀和絲竹空穴。

手法:每穴先順時針方向揉36下,再逆時針方向揉36下。早晚各1次。

五方

適應證:糖尿病。

按摩部位:全身選穴。命門、筋縮、胰俞、人中、關兀、中脘、腎俞、合穀、中渚、內關、足三裏、湧泉、太溪和下巨虛穴。手法:

(1)卯時(5~7時),按摩命門、筋縮和胰俞。

(2)未時(13~15時),按摩人中、關兀和中腺穴。

(3)亥時(21~23時),按摩中脘、關元和腎俞穴。

(4)早上配合按摩合穀、中渚、內關和足三裏穴。

(5)晚上則配合按摩湧泉、太溪和下巨虛穴。

(6)每穴先順時針方向揉按36次,再逆時針方向揉按36次。手法宜前後輕,中間重。

適應證:通絡降糖,調血止渴。

按摩部位:承漿、中脘、關元、期門和腎俞穴。

手法:

(1)中指按摩承漿穴,先左轉後右轉,各36次。

(2)兩手相疊置於中脘穴上,先左轉後右轉,各按摩36次,

(3)按摩關元穴,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