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保健科按摩療法(2)(1 / 3)

(2)大拇指來回按壓足三裏穴,力度可稍大,要滲透到穴位裏。

四方

適應證:養血益氣。

按摩部位:勞宮穴。

手法:用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按壓手掌心的勞宮穴各36~72次,每天1次或隔天1次。

五方

適應證:增智聰腦。

按摩部位:風池穴。

手法:

(1)用拇指和中指相對,使勁拿揉左右風池穴36-72次。

(2)用兩手的拇指,分別按壓風池穴約20秒鍾。

注意事項

睡前按摩,不可力度過大,以舒適為度。

六方

適應證:睡前保健提高睡眠質量。

按摩部位:全身。

手法:

(1)幹洗臉:兩手搓熱,再將掌心貼於麵上,上下摩擦3-5次。

(2)梳頭:十指彎曲從前發際插入頭發中,向後梳理至後發際3-5次。

(3)擦頸部:四指並攏,指腹和掌麵反複斜擦頸部3遍,兩手交替進行。

(4)揉腹:一手掌心緊貼腹部,另一手掌心按於前一手背上,以臍為中心,由裏至外揉3圈,再由外至裏揉3圈。

(5)拍打四肢:用左手虛掌拍右上肢,右手虛掌拍左上肢各3次。然後用左手虛掌拍左下肢,右手虛掌拍右下肢各3次。

一方

適應證:脾胃虛弱,食欲不佳。

按摩部位:胸腹部和中脘穴。

手法:

(1)先揉中脘穴,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旋按16下。

(2)再揉肚臍,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旋按16下。

(3)最後揉按小腹,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旋按16下。每天1~2次。

二方

適應證:吃飯無味或不思飲食。

按摩部位:全身。

手法:

(1)後頸部:從發際搓至頸下,至發紅、發熱。

(2)背部:沿脊柱兩旁各1.5寸處,從上往下摩擦至發紅、發熱。

(3)胸部:從喉下按摩至小腹,至發紅、發熱。

(4)兩腿外側:自膝搓至腳踝,至發紅、發熱。

(5)雙足內側:從大腳趾搓至腳跟,至發紅、發熱。每天或隔天1次。

三方

適應證:脾胃虛弱,中氣不足。

按摩部位:脾俞、胃俞、肝俞、膽俞和足三裏穴。

手法:將上述各穴每穴點按5-8分鍾,每天2-3次。

適應證:食少氣虛。

按摩部位:氣海、血海和足三裏穴。

手法:每穴點按5-8分鍾,每天2-3次。應長期堅持,並適度加大運動量。

適應證:中老年人食欲欠佳。

按摩部位:足三裏穴。

手法:取坐位,兩手點按足三裏穴10-15分鍾。每天1-2次。

配合艾灸或燙腳

(1)砂仁6克,黃芪20克,豬肚1個。把砂仁、黃芪裝入豬肚內,加水燉熟,食鹽調味,飲湯食用。

(2)山藥30克。將山藥切成小塊,小火煮爛,再加牛奶1杯、麵粉30克,煮成糊粥食用,每日1-2次,15日為1療程。

(3)陳皮10克,墨魚骨15克,瘦肉50克,大米150克。先將陳皮、墨魚骨與大米煮粥,熟後去陳皮、墨魚骨,加入瘦肉片再煮,待肉熟後可放入食鹽調味食用。

效果更好。

健脾霄藥膳

注意事項

1.飲食不可過量,每頓隻能吃七分飽。

2.有腫瘤或嚴重炎症者不宜按摩。

提高免痕力

適應證:易被傳染各種疾病。

按摩部位:風池、太陽、印堂、迎香和合穀穴。

手法:按摩各穴至發紅、發熱,再分別點按各穴5~8分鍾。每天2~3次。

二方

適應證:易感冒,食欲不佳。

按摩部位:內關、湧泉和足三裏穴。

手法:先點按內關穴8~10分鍾,再分別拍打湧泉穴與足三裏穴各60下。每天2-3次。

三方

適應證:免疫功能低下。

按摩部位:大椎、眉衝和合穀穴。

手法:按摩各穴至發紅、發熱,再分別點按各穴5~8分鍾。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