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
頑固性聲音嘶啞是喉癌的早期表現之一。但這種聲音嘶啞與“感冒”或“咽喉炎”所致的不同。感冒、炎症所致的聲音嘶啞隨著炎症消退會很快好轉,而喉癌引起的聲音嘶啞症狀卻會呈進行性加重,且逐漸發展為聲音變粗、變啞,直至21完王大日。
另外一個喉癌的早期症狀是咽喉感覺異常。異物感、緊迫感或吞咽不適感,是聲門上型喉癌的早期症狀。這種症狀與慢性咽喉炎的症狀相似,很容易被誤診為慢性咽炎,所以這種類型癌瘤往往到中晚期時才被發現。
咳嗽痰中帶血也可能是喉癌的早期信號。由於小的癌瘤刺激可產生刺激性幹咳,瘤體小的破損可致痰中帶血,患者常有黏液粘著感。但痰中帶血常常為晚期腫瘤的症狀。
有時聲門上喉癌早期可表現為反射性耳痛和頭痛或咽疼痛感,這是由於喉癌合並潰瘍、炎症或喉軟骨骨膜炎時所致。
聲帶息肉、聲帶小結也會出現聲嘶,其中極少數亦可引起癌變。故對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最好及早手術切除,不宜手術者應定期隨訪。有些喉部疾病如喉黏膜白斑病、喉乳頭狀瘤、喉厚皮病、中重度喉黏膜非典型性增生等也可能惡變成癌,這叫癌前期病變,必須定期隨診,以防萬一。
治療方案,
喉癌的治療可以選擇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綜合治療。在選擇治療方式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全身狀況、病變範圍、淋巴結轉移情況、病理學類型等因素來決定。
喉癌的早期診斷為喉癌的早期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期喉癌手術和放射治療的治愈率都超過90%,不同的醫師也許有各自的經驗,他們會給患者做出正確的選擇。二期和部分三期腫瘤都可以做保留喉功能的手術,有時還要包括頸淋巴清掃術。保留喉功能的手術方式有多種,如垂直半喉切除、水平半喉切除、3/4喉切除、近全喉切除等。由於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以及術後放射治療不能改善預後,所以一般不主張手術後放射治療。
晚期喉癌應采用全喉切除,有時必須包括頸淋巴清掃術。放射治療一般很難治愈晚期喉癌。由於喉切除後發音功能喪失,一期或者二期發音重建手術能使部分患者獲得語言交流能力。術後還可以通過食道發音、人工發聲器等獲得發音功能。
化學治療隻是一種輔助治療或姑息治療,不能治愈喉癌,部分病人在綜合治療時可以使用化學治療。
自我保健
禁煙、酒等剌激性食物是預防喉癌的關鍵。
經常在自然環境中活動鍛煉,不要去空氣汙濁的環境,避免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手術前後,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抵抗力,術後或放射治療後複查一次,若情況良好每6個月複查一次,並堅持服用益氣補腎、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中藥。
平素適當活動,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節製飲食,不要偏食。
喉癌診斷依據不明原因的進行性聲音嘶啞,咽喉異物感、咳漱、痰血、呑咽困難伴疼痛、呼吸不暢,應高度懷疑本病,可做喉鏡檢查。一般采用間接喉鏡觀察喉部的變化及聲帶、會厭等活動情況,局部有無新生物、潰瘍等,必要時可塗片或活檢。近年來纖維喉鏡、顯微喉鏡問世,為喉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方便。若多次活檢陰性,但不能排除喉癌者,可行喉裂開活檢確診。此外,x射線正、側位片可觀察病變的部位、大小、範圍、形狀及軟骨受累情況。
鼻咽癌是指發生在鼻咽部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全國惡性腫瘤死亡數量的2.81%,居第8位。其發病占頭頸部腫瘤的首位。男女之比為(2~10):1。鼻咽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大量調査資料表明,可能與遺傳、病毒、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如鼻咽癌多見於黃種人,有家族聚集性和血緣遺傳關係;多吃含大量可以致癌的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鹹魚,鼻咽癌的發生率相對較高;鼻咽癌高發區的大米和飲水中的鎳含量高於低發區,鎳的含量與鼻咽癌的死亡率成正比;還有實驗表明,鼻咽癌患者血清均含有eb病毒的幾種有關抗原的相應抗體,且高滴度抗體的百分率和抗體滴度的幾何平均值,都顯著高於其他癌瘤患者和正常人。回吸性血涕、耳鳴、聽力減退、耳內閉塞感、頭痛、頸淋巴結腫大、麵部皮膚麻木感、複視等早期症狀、體征,作為鼻咽癌的特殊警號,必須予以重視。本病相當於中醫學的“鼻淵”、“失榮”、“上石疽”、“瘰鬁”等範疇。
(1)危險因素:①遺傳因素:表現為種族聚集和家族聚集現象,廣東省和東南亞一帶講粵語的人群發病率較高。②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的癌組織和血液中eb病毒抗體明顯增高,證實eb病毒與鼻咽癌發病明顯相關。③飲食因素:喜食醃魚、醃肉者,發病率增高。鼻咽癌發生與維生素a缺乏、吸煙飲酒也有一定的關係。④環境汙染:某些金屬粉塵如砷、鉻、鎳等與鼻咽癌發病有關。
(2)早期信號:①鼻出血:晨起抽吸鼻涕時,痰涕中帶血,這是早期鼻咽癌的特征。②鼻塞:早期多為單側鼻塞,突然出現呈持續性加重。③耳鳴、耳聾:多為單側性的,患者常常覺得耳堵、耳背、耳鳴及聽力下降。④偏頭痛:以太陽穴為重,夜間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