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特別是肺癌到中、後期階段時,往往身體已經消瘦,虛弱,病人可由於營養不良或缺乏營養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抗癌能力減弱,從而使機體組織、器官更易受癌症的“攻擊”,所以肺癌經確診並開始治療後,就要盡一切努力預防營養不良。飲食宜高蛋白、高維生素,多吃新鮮蔬菜和新鮮水果,常吃具有營養身體,健脾利濕,活血通絡和軟堅解毒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大白菜、藕、竹筍、絲瓜、冬瓜、馬蘭頭、豆腐等豆製品、鯽魚、鱖魚、甲魚、帶魚、水鴨、鵝血、鴨血、雞蛋、芡實、玉米、薏苡仁、蓮子、紅棗、綠豆、赤豆、白扁豆、黑豆、黃豆、花生、海帶、海參、海蜇、紫菜、香菇、木耳、大蒜頭、香榧子、老菱角、山楂、蘋果、杏、桃、梅、柑、橘、柚、醋、茶等。平時在飲食中,不宜吃喝過於沸燙的菜湯和飲料,不宜吃脂肪太多的肉類和烹製不當嚴重燒焦、煎焦、炸焦的魚和肉,忌吃醃製食品及煙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肺癌患者手術後,要禁止吸煙,以免促進複發。有肺功能減退的,要指導病人逐步增加運動量。術後要注意恢複情況,若有複發,應立即到醫院就診,決定是否行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肺鱗癌手術後易侵犯局部造成胸腔內複發。肺腺癌或未分化癌容易遠處轉移,如轉移到淋巴結、骨、肝、腦及對側肺。要經常注意有無發熱、劇咳、痰血、氣急、胸痛、頭痛、視力改變、肝痛、骨痛、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肝腫大等,發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同時,患者應定期去醫院做胸透視檢查,並留新鮮痰液查癌細胞。
乳腺癌的防與治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嚴重地危害婦女健康,全世界每年約有120萬婦女發生乳腺癌,有50萬婦女死於乳腺癌。其發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10%,在女性中僅次於子宮頸癌而占第2位。男性乳腺癌極少見,約占全部乳腺癌的1%。乳腺癌在20歲前罕見,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平均年齡是40-60歲,60歲以後有下降趨勢。乳腺癌的病因不是單一因素,很可能是多種因素產生的結果。現在已知有許多因素會誘發此病。乳腺癌的早期臨床症狀常表現為:乳房發現異常變化,如捫到包塊或增厚、脹感,出現微凹(酒窩征),皮膚變粗發紅,乳頭變形、回縮或有鱗屑等,乳頭溢液、疼痛或壓痛。還有極少數人,首先發現的是腋窩淋巴結腫大,雖不是早期臨床表現,常提示乳房內的隱匿性癌。乳房無痛性腫塊常為首發症狀,約占95%,其他如乳部輕微不適或疼痛、乳頭溢液、乳部凹縮等症狀,約占5%。
(1)危險因素:①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亂:垂體前葉及卵巢功能的失調,導致腎上腺皮質產生雌激素過多而引起乳腺細胞過度增生,同時雌酮也有明顯的致癌作用。②性生活及生育、哺乳史:有關資料表明從未生育及哺乳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較高;婚姻不美滿,性生活長期不和詣,以及高齡未婚、終生未嫁、離婚、孀居的婦女易患乳腺癌。③遺傳因素:有家族史即母親和姊妹中有乳腺癌患者,發病危險性增加。④飲食因素:長期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低維生素食物者,患癌危險性增加。⑤乳腺相關疾病:乳腺病、乳腺纖維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等都可能惡化。
(2)早期信號:①乳房腫塊:據統計,95%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均有乳腺腫塊出現,應當把任何一個無痛性乳房腫塊看成是乳腺癌的早期信號,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檢查。②乳頭溢液:非哺乳期的婦女突然出現單側乳頭溢液,呈乳汁樣、漿液樣、水樣或血性,尤其是血性液體時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可能。
(3)早期發現:①自查:婦女自查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②紅外線乳腺掃描儀:可用於30歲以上婦女普查,能發現直徑0.3厘米左右的乳腺腫塊,並可初步判斷良惡性,無痛苦,易於接受。③細胞學檢查:對於發現乳房有異常者,可用細針穿刺乳腺做塗片細胞學檢查,準確率達85%-90%。④乳房液晶熱圖像儀、乳房x射線攝影:診斷可靠率在90%以上。⑤乳房超聲波檢查:診斷符合率達80%左右。⑥活體組織檢查:這是最後確定診斷的重要手段,原則上有乳房腫塊時都應做此項檢查。
(4)預防措施:①乳房的自我檢查是重要的預防措施之一。②女大當嫁,婚後生育哺乳:從防癌角度講,女性應在30歲以前結婚並生育哺乳為好,有助於預防乳腺癌的發生。③夫妻間應有協調和詣的性生活,保持婚姻美滿。若出現性淡漠或性厭惡,應及時治療。④保持均衡的飲食,不要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保持正常體重,防止身體肥胖。⑤經常食用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尤其應多吃些海帶等含碘的海產品。
乳腺癌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應根據病情與病期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案。此外還有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和中醫藥治療。
(1)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可選擇性地實施手術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一般乳腺癌早期實施根治術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但術後各種不同程度並發症、術後的複發轉移症狀及乳房切除後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影響,故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應慎重。近年來,我國廣泛開展了對早期乳腺癌采用縮小手術範圍,保留乳房,結合中藥加強綜合治療,手術前後結合中醫中藥進行輔助治療,一方麵可顯著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另一方麵還能有效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促進術後恢複,防止並發症及術後的複發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