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長時,有一次在校園裏偶然看到王友同學用小石塊砸別人,便當即製止了他,並令他放學後,到校長室談話。
放學後,王友來到校長室準備挨罵。
可一見麵,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給他說:“這獎給你,因為你按時到這裏來,而我卻遲到了。”王友猶豫間接過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裏說:“這塊糖又是獎給你的,因為我教訓你不要砸人時,你馬上不砸了。”王友吃驚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給王友:“我調查過了,你用小石塊砸那個同學,是因為他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同學。”王友立即感動地流著淚說自己不該砸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塊糖遞過去說:“為你正確認識自己錯誤,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
我們過去都說“管理出效益”。這兩年,它被另一個更時髦的詞所替代,那就是“影響力”。不錯,影響力既是管理的核心,又是管理的升華。
那麼,影響力又從何處來呢?
有的人立即想到了“權力”,談任何事都最關心“誰拍板”。
其實,影響力不等於權力。一個人身居要職,高高在上,他是一個領導,有組織賦予的權力,但是他很有可能並沒有影響力。有領導力的人並沒有成為領導者,而一些領導者實際上並沒有領導力。非權力性影響也叫自然影響力,它與外加權力無關,是靠領導者自身的個性特征與作為而形成的。從領導者角度說,非權力性影響力具有很強的內在性;對被領導者來說,具有很強的自願性。
在競爭日漸激烈的今天,影響力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領導影響力是指領導者以其身份和個性特征,有效地影響並改變被領導者心理和行為的能力。領導者都需要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團結和領導下屬,共同努力實現組織的統一目標。領導者影響力的大小取決於許多因素,如領導者的地位、能力、品格、知識、才能等。
本書從培養和締造個人影響力入手,通過可信度、語言藝術、良好人脈、團隊精神、創造力、遠見、激勵、性格和組織能力等方麵精辟入理的分析,具體典型的實例展示,為讀者打造個人影響力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走出對成功的迷思,獲得完美人生。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相關書籍,在此,對這些書的作者和為本書的出版給予幫助和支持的朋友們表示忠心的感謝。對書中的紕漏和不成熟之處,懇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最後,希望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帶給你信心和勇氣,使你成為一個主沉浮、執牛耳的人。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