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影響力要覽(1 / 1)

曆史上具有影響力的名人不在少數,唐太宗和宋太宗的兩件小事就充分體現了他們發揮個人影響力的技巧。

唐太宗大曆二年的一天,大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與妻子開平公主吵架。郭曖因衝動口出狂言:“你倚仗你父親是皇帝,就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嗎?我父親還不願意當皇帝呢!”正在氣頭上的開平公主聽後如火上澆油,立刻乘車趕回皇宮,向父皇告狀。

唐太宗聽了開平公主的哭訴,不但沒有為女兒撐腰,卻反而替郭曖說話:“孩子,你有所不知,你公爹確實是不願做皇帝。要不是這樣的話,李氏的天下早就姓郭了。”

郭子儀聽說這件事後,氣得渾身發抖,立刻命人將郭曖五花大綁,親自帶著他到皇帝麵前去請罪。太宗皇帝見後,趕忙將郭子儀請到內宮,安慰道:“俗話說,不癡不聾,難做大家庭的老翁。小夫妻倆在閨房裏說的氣話,你作為國家的重臣,怎麼能去追究呢?”一場犯上大禍,就這樣平息了。

同唐太宗不計較郭曖的冒犯一樣,宋太宗也曾巧妙地寬容了兩位重臣的冒犯。

有一天,殿前都虞侯孔守正和另一位大臣王榮,同在北園陪侍宋太宗飲酒。當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之時,便和王榮爭論起征戰邊關的功勞來。二人越爭越激動,越爭越氣憤,竟然將宋太宗晾在一邊。侍臣實在看不下去,就奏請宋太宗將兩人抓起來,送到吏部去治罪。宋太宗平靜地笑了笑,不但沒有同意,而且吩咐人把他們照顧好,分別送回家去。

第二天,孔守正和王榮酒醒之後,深為昨天的魯莽行為而後怕。於是,他們一起趕到金鑾殿向皇上請罪。出乎意料的是,宋太宗對昨天兩人的行為表現出一副全然不知的樣子,說:“朕也喝醉了,實在記不得發生過什麼事。”他們走後,侍臣不解地問宋太宗:“您明明沒喝醉,為什麼說自己也喝醉了呢?”宋太宗說:“編個喝醉了的理由,對他們的冒犯不加追究,既沒有丟失朝廷的麵子,又能讓兩位大臣警覺自己的言行,能達到懲前毖後的作用也就夠了。”

唐太宗與宋太宗這兩件寬以待人的小事,之所以能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因為確有其難能可貴的借鑒作用。因為,作為一名領導者,要想吸引人、凝聚人,進而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具備一種良好的品質。

哲人說:“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寬。”領導者隻有寬以待人,容天下難容之人、難容之事,才能彰顯其寬宏的氣度。放眼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為的優秀領導者,莫不具有寬闊的胸襟與宏大的器量。正是有了這種良好的品質,才能廣聚人才創造業績。

寬容是領導者識人用人的一種智慧。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代賢相諸葛亮說:“洗不必江河,要之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疾足;賢不必聖人,要之智通。”所以,領導者隻有全麵、客觀地看待一個人,容人之短,用人之長,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下屬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形成共創大業的合力。領導者如果過分地追求完美和苛求下屬,即使是優秀的人才,最終也成了庸才。

寬容是領導者容人之過的一種胸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麵對下屬的冒犯與失敬,領導者是坦然麵對、一笑了之,還是雷霆震怒、眥睚必報,是區分優秀與平庸的一個重要標識。前者往往能夠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寬容下屬的過錯,並給予其改過的機會。唐太宗不追究郭曖對自己的冒犯,宋太宗寬容大臣對自己的失敬,換來的是大臣的真心改過和赤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