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李傕郭汜(2 / 2)

同年三月,安西將軍楊定害怕李傕謀害自己,就與郭汜合謀劫持漢獻帝到自己的營中,但計劃被人泄漏給了李傕,李傕搶先下手,派侄子李暹劫持漢獻帝到自己營中,郭汜隨後劫持了前來勸和的公卿,二人繼續交戰。李傕對漢獻帝多有怠慢,漢獻帝敢怒不敢言,進封李傕為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同年七月,漢獻帝出長安東歸,李傕引兵出屯池陽,張濟、郭汜以及原董卓部下楊定、楊奉、董承皆隨天子車駕東歸,漢獻帝以張濟為驃騎將軍,開府如三公;郭汜為車騎將軍,楊定為後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皆封列侯。又以董承為安集將軍。沿途諸將屢有爭端。

【197年】 建安二年,左將軍劉備誘殺楊奉。張濟因軍中缺糧,出兵到南陽掠奪,攻打穰城,戰死。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

【198年】 建安三年四月,曹操派謁者仆射裴茂下詔召集關中諸將段煨等人征討李傕,滅其三族。李傕的首級被送往許都,高懸示眾。

從上麵的資料可以看出:

首先,李傕比郭汜有政治頭腦一些。董卓被殺後,李傕是西涼軍的頭號首領,郭汜是二號首領,李傕是反攻長安的盟主。攻入長安後,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皆為中郎將。同年九月,朝廷又進封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從這裏可以看出李傕的官位“車騎將軍”高於郭汜的“後將軍”,且李傕又“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而郭汜是後將軍,隻有部分軍事權而沒有太多的政治權力。漢代“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師百官和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河(河東,河內,河南)及弘農七郡的官員。初置時能持節,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權劾奏公卿貴戚。司隸校尉除監督朝中百官外,還負責督察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和河東、河南、河內、弘農七郡的京師地區,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朝會時和尚書令、禦史中丞一起都有專席,當時有“三獨坐”之稱。東漢時司隸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為百僚所畏憚。司隸校尉對京師地區的督察也有所加強,京師七郡稱為司隸部,成為十三州之一(見兩漢州部)。司隸校尉成為政權中樞裏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稱之為“雄職”。曹操在奪取大權後,也領司隸校尉以自重。李傕領“司隸校尉”則可以完全控製朝政,“假節”得殺犯軍令者。

第二,從兩人的事跡來看,李傕比郭汜應該聰明一點,李傕的初次出場是董卓派將軍李傕為使者來遊說孫堅,欲與孫堅和親,後被孫堅拒絕,可見李傕有一定的辯才和謀略,不然不會被董卓派去遊說孫堅。郭汜比較武勇,曾與呂布單挑,被呂布以矛刺中,後來被手下救走。郭汜中了自己老婆的離間計和李傕自相殘殺還不知道,郭汜和楊定妄圖劫持天子又被李傕識破,李傕搶先動手把天子劫走,最後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而李傕雖然也多次有部下叛變,但每次都能識破部下的叛亂,在自身安全受威脅時設計殺死了樊稠,兼並了樊稠的部隊,李傕多次在家中設宴拉攏郭汜,李傕的部將楊奉與軍吏宋果欲謀害李傕,被李傕及時發現。漢獻帝出長安東歸,李傕引兵出屯池陽,沒有和天子一起東歸,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老窩在關西,一旦離開了關西就隻有死路一條,而張濟、郭汜以及原董卓部下楊定、楊奉、董承皆隨天子車駕東歸。最後曹操派謁者仆射裴茂下詔召集關中諸將段煨等人征討李傕,關中諸將聯手才把李傕打敗。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郭汜是有勇無謀型的武將,而李傕是有勇有謀型的將領,當然,李傕的謀略也不是很厲害,比起曹操來要差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