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親兵校尉】(2 / 2)

陳正見這親兵校尉自己提出觀點了,於是也沒了顧慮,他並不讚同這親兵校尉窮兵黷武的策略,但他沒有馬上否決,而是點點頭說:“將軍意氣風發,此三路軍並舉,的確是撼動山河,震驚草原。”說到這,陳正話鋒一轉道:“然而將軍可有想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出動七十萬大軍,這糧草得籌備多少?三軍千裏奔襲草原,補給線拉長,這無盡糧草又該如何押運?”

親兵校尉見陳正反對他的意見,所有所思地點點頭問道:“那依大人之意,朝廷該如何對打北患問題呢?”

陳正生活的地方深受韃靼禍害,他又是個有思想的人,怎麼會沒有想過如何解決韃靼問題呢?此時見親兵校尉問他,他翻出自己藏在心中的策略毫不保留地答道:“解除北患非一朝一夕之功,朝廷切不可畢其功於一役,而是要徐徐圖之,否則不但不能解除北患,卻要加重百姓負擔,滋生民變。想當年,漢武帝窮兵黷武討伐匈奴,北患雖除,卻耗盡文景之治積蓄下來的財力物力。再如我朝成祖皇帝,五伐韃靼,將士出征數百萬,戰死沙場不計其數,可到頭來仍然沒能完成大計。所以要想消滅韃靼,武力征討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政治謀略。”

親兵校尉聽得津津有味,聽陳正說要用政治謀略,他不禁兩眼一亮問道:“哦?陳縣丞不妨說說到底用什麼政治謀略才能解除北患?”

陳正不慌不忙地細語道:“向來解除北患,武力征伐跟政治懷柔都是兩者並行缺一不可的。朝廷首先要做的便是改革弊政,扶持農耕,促進工商,慢慢積蓄國力。與此同時,對韃靼進行政治投機,如今韃靼散沙一盤,各自為戰,朝廷若此時征討韃靼,必然使他們摒棄前嫌拎成一股一致對抗我軍。既然如此,朝廷倒不如欲擒故縱,讓他們去打去鬧,並且暗暗扶持弱者對抗強者,讓他們互相殘殺不得安寧。待國內,百姓再無凍死骨,天下再無饑餓夫,南錢糧,北兵壯,朝廷振臂一呼,犯我梁威者雖遠必誅,發百萬雄師席卷草原如秋風落葉,討韃靼賊寇落敗如喪家之犬。再到那時,學漢武帝待匈奴,唐太宗待突厥,拉攏同化,遷徙教化,使韃靼人與我漢人無異,北患何愁不除?”

“好一個犯我梁威者雖遠必誅。”親兵校尉聽完後激動得一擊拳,一副情緒高漲的樣子呼道:“此語聽起來,可比那霍去病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氣勢如虹得多了,哈哈,陳縣丞說得果然叫人熱血澎湃,醍醐灌頂啊!我想得太簡單,隻覺得大軍壓進必能馬到成功,可現在想來,的確幼稚。若是僅靠武力征服,我朝成祖皇帝出兵數百萬,五伐韃靼已經將訴諸武力發揮到極致了,成祖皇帝尚不能完成,我這所謂的三路軍又如何能完成呢?還是陳縣丞的思路實際可行啊!”

陳正見親兵校尉恭維自己,當然要謙虛一番。二人又閑聊了幾句,通過對這親兵校尉的言行和舉止投足的觀察,陳正覺得這親兵校尉應該不簡單,他暗想,難不成這親兵校尉是都指揮使的兒子?不過既然是他兒子,幹嘛要偽裝成親兵侍衛在他身邊,老子帶著兒子出門那還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無須遮掩啊!

不一會兒,錢忠義進來了,陳正趕緊作揖行禮。他想既然這都指揮使私自接待自己,想必定是要有什麼要事跟自己商討,誰知這錢忠義跟他打了幾句客套的官話,說他表現英勇,智勇雙全,有勇有謀,他已經替陳正上表請功,過不了多久朝廷的表彰和任命就要下來,不久他就能正式入仕為官雲雲,然後就叫陳正出去了,直搞得陳正哭笑不得,就這屁大點的事兒,剛才在堂上說不就得了?犯得著躲在這左帳中私下告訴我?。

中午宴席間,因為被錢文忠私下接見的原因,不少將領都上前敬陳正的酒,直把他灌得麵色血紅,頭脹腦熱,腳下都有些飄飄然。席罷,他和劉山虎回到了縣裏繼續處理公務直到傍晚時分。回家的路上他想起楚世傑今天火化,心想不如先去楚家看看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雖然古人崇尚土葬,但是要將一具屍體從龍裏縣運到杭州,可想而知這有多難,所以隻好將楚世傑火化,帶其骨灰回杭州老家祖墳安葬。

楚若雲處理完火葬的事後就一直心事重重地坐在窗台邊,她目不轉睛地看著那麵跟敬儒書院相接的院牆,心裏暗暗思忖陳正為何還不來。突然,她的餘光瞄見了正從大門過來的陳正,不禁兩抹紅暈悄悄地侵染了她冷豔了一天的臉頰,兩枚情深的酒窩冉冉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