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影響因素
聲屏世界
作者:劉璐
【摘要】本文從主持人語言和寫作能力的關係、主持人語言的社會學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方麵對影響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因素進行了探討,語言和社會的關係是基本的人類文化現象,主持人隻有更深刻理解才能更好的表達。
【關鍵詞】主持人語言表達影響因素
播音學理論體係中關於主持人語言表達一直鮮有令人信服並結構完整的理論描述,原因很複雜,在一定層麵上甚至不是主持人的問題,而是普遍的受眾審美取向和審美層次的問題。受眾的客觀需求導致媒體中主持人的語言有其向受眾審美需求妥協的傾向,一定程度上這種傾向甚至會成為判定一個主持人水平的尺度,譬如收聽率。這讓主持人心理上承受著某種外在壓力,所以我們也需要對這樣的現象進行審視,進而期待給主持人以切實的理論指導。
口語表達與主持人所接受的思維訓練有直接關係,也當然與我們在做學生時,課堂上所接受的發聲肌肉體的訓練有關。與之相對的,是主持人的書麵語表達能力,作為腦和手的外在延伸,寫作能力能夠突破口語表達中來自思維和表達技巧的限製,鑒於此,我們先來討論主持人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之間的關係。
一、主持人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關係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寫作能力不強的人口語表達上會有嚴謹的邏輯以及修辭上的得當。口語表達是相對於書麵語的,這裏所講的主持人的口語表達是具有文化規範的表達。
嚴肅的語言學理論並沒有對口語表達下特別明確的定義,但就媒體主持人的口語表達,通過多年的實踐積累,不妨做些歸納,一般包含如下幾個特征:
1、口語具備聲音物理傳播的美學特征
主持人表達時,用自己的聲音、語調、語氣等手段,優化表達效率,增進表達的感染力。表達內容的同時,也有意識地在展示上述手段的“美”的表現,這在普通人的日常表達中確為鮮見,這種自然而輕鬆的美感不僅愉悅了聽眾,主持人本身也會陶醉於自己所創造的聲音“美境”裏,這個“境”是主持人和聽眾在共同審美中,達到共鳴的體驗。在心理學上,這個瞬間是個奇妙的領域,因為隻有在這個領域中,才有可能談論表達的效率。聽眾的樂趣、滿意度,主持人聲音在物理上的美感表現,一度會影響聽眾的收聽意願,亦會引發其心理上的美學向往,而主持人因為是口語表達,少了書麵語那些“律法”的約束,也更多了放鬆感,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2、口語在談話中是有侵犯性的
我們經常打斷或被打斷談話嗎?我們意識到口語中這種常見的侵犯性嗎?但主持人的語言畢竟是單向交流,聽眾插入不進來,這樣說似乎是這種現象不存在,但這裏要談的是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思維狀態,有時正常的敘述會被突然冒出的想法切入,話題亦隨之一轉,談話方向不斷變化,這是當下很多節目的常見現象,反映的是當下受眾的收聽狀態——要多元,要伴隨,而隨之帶來的是主持人語言的碎片化。而反觀書麵語,這種一個主題對另一主題的貿然侵犯卻不常見,反而在觀點表達、邏輯形態上都更為清晰嚴謹。
3、口語的語法結構是鬆散的
主持人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談話的主題上,不但要照顧到談話過程所處環境的方方麵麵,還要努力做到讓談話盡量不偏離方向,不脫離控製,那麼,這樣的談話語言就充滿了重複、停頓、猶豫、間歇和不完整的句子,力圖口語表現的完美需要主持人強勁的思維能力和紮實的文字功底。而寫作過程,有足夠的時間堆砌句子,選擇詞彙,充分使用各種表達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