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探討(1 / 2)

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探討

經營方略

作者:李貞

【摘要】伴隨著我國網絡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出版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當前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還麵臨著版權糾紛、技術低下、人才匱乏、質量低劣等方麵的問題,尤其是缺乏成熟、穩定的盈利模式,限製了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的速度與質量。本文在簡要論述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了其現有的盈利方式,並針對不同類型的期刊構建相應的盈利模式,以為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

數字出版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的編輯與加工活動,並通過電腦、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來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就在於實現了內容生產、管理過程、產品形態、傳播渠道的數字化,不僅大大節約了期刊生產過程中的物質資源的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期刊的價格,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便利的期刊購買與消費渠道。因此,數字化將成為我國學術期刊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如何構建起一套高效、穩定的盈利模式成為學術期刊吸納人才、獲得技術升級、提高產品質量,由此順利地實現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的路徑

1、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轉移

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轉移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期刊數字化路徑。也即是出版社在出版紙質期刊之後,為了擴大其發行範圍,將期刊的內容傳輸至網上,製作成與紙質期刊一模一樣的數字期刊。讀者隻需要在相關門戶網站注冊,並支付一定的費用,便可以快速下載數字期刊,瀏覽其中的內容。目前,中國科學係列雜誌、中華醫學會及其主辦的幾十種刊物以及其它諸多知名期刊均已在各自的門戶網站提供了紙質期刊的數字化版本,供讀者下載和瀏覽。

2、純電子學術期刊

純電子學術期刊是指完全擺脫傳統紙質期刊的束縛,而是將選題、策劃、組稿、投稿、審稿、意見反饋、編輯、出版、檢索以及與作者或讀者之間的交流互動等一係列編輯、出版、發行的過程,全部在網絡空間中操作完成,並且以網絡作為唯一的發行和傳播渠道。比如教育部於2008年推出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精品論文》期刊,是我國第一個擁有正式刊號的純電子期刊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中國網絡廣告》等,都屬於此類期刊。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呈現出明顯的開放存取的特征,不僅提高了出版速度,方便讀者檢索;而且也降低了讀者的購買費用,強化不同主體間的溝通與交流活動,為數字期刊的創新與變革提供了直接、豐富的讀者信息。

3、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集成平台

無論是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轉移,還是純電子學術期刊都是由出版社獨立進行數字期刊的出版與發行活動,由此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而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集成平台則是通過購買紙質期刊的電子版權,實現對大量的學術期刊內容的集成、分類與網絡銷售活動,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比如我國最大的學術期刊網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商業數據庫,都屬於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集成平台。以中國知網為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集期刊雜誌、博士與碩士論文、報紙、會議論文、年鑒、工具書、專利以及外文文獻資源為一體的綜合型網絡出版平台。此類數字化集成平台為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技術、人才、渠道,推動了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

二、我國數字期刊的盈利方式

學術期刊的出版發行需要稿費成本、印刷成本、人力資源成本以及硬件設備的購置與維護成本等等,而數字化出版也需要昂貴的網絡管理、計算機軟硬件維護成本。基於此,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運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探索出多種盈利方式:

第一是通過在數字期刊中植入廣告的方法,獲取一定的廣告費。這幾乎是所有的數字期刊都會用到的盈利方式,甚至是作為主要的盈利渠道。第二是在點擊量比較高的數字期刊網站為廣告商提供廣告鏈接服務,由此活動獲取一定的廣告收益。第三是通過數字期刊的下載或者是在線閱讀,獲得一定的發行收入。由於數字期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其發行價格非常低,因此,通過發行獲得的收入也非常有限。第四是電子版權經營費,也即是將數字期刊的版權銷售給其它零售網站或者是零售商,比如數字期刊集成平台、音像製造商以及其它的商業網站等等,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這種將多元主體引入產業鏈的運作模式可以創造1+1>2的市場、社會與經濟效應。

三、我國數字期刊盈利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學術期刊三種不同的數字化發展路徑尚未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富有個性特征的、穩定成熟的盈利模式。目前各種數字期刊盈利渠道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主要集中在對於硬性廣告作品、廣告鏈接、資源下載費用的過分依賴,為了吸引廣告客戶不得不進行殘酷的價格戰,降低了數字期刊作品的質量。其次為了獲得經濟回報,部分學術期刊不僅壓縮了作者的稿酬,而且收取高額的版麵費,造成專家、學者的優質稿件進不來,而劣質稿件在支付了一定的版麵費之後被刊登出來。這種惡性循環既降低了學術期刊的質量,同時也影響到其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利於其可持續性發展。第三,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產業還存在產業鏈缺乏合作,盈利模式不完善的問題。眾所周知,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產業鏈是以內容為源頭,以互動性、便捷性較強的新媒體為傳輸渠道,以具有一定新媒體應用技能的中青年群體為目標消費者,包括作者、出版社、數字化技術提供商、閱讀設備供應商、讀者等諸多利益主體。目前,處於產業鏈上遊的作者不清楚數字出版的收益分配情況,甚至還要為文章支付版麵費;出版社主要是依賴各種商業數據庫網站實現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並從中獲得版權轉讓費,處於利益轉讓中的弱勢地位,缺少應有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在數字出版領域獲利能力比較低。部分出版社甚至把期刊上網作為一種時尚或者是影響力的象征,不僅不收取版權轉讓費,而且還要為商業網站支付一定的費用。這非常不利於學術期刊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