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中國網絡小說產業的發展和盈利模式(1 / 3)

淺析中國網絡小說產業的發展和盈利模式

經營方略

作者:彭子菡

【摘要】本文分析了網絡小說近幾年的發展,從網絡小說的起源和特點出發,著重探討其產業鏈的盈利模式和發展中的問題,並就網絡小說產業化未來的發展趨向和對策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網絡小說文學網站傳媒產業盈利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網絡已經普及到人類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麵麵。《第32次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了一個不同於傳統圖書出版產業的全新傳媒產業——網絡小說產業,並逐步發展成為以發表在原創文學網站上的小說為基礎,以影視改編、動漫和遊戲衍生作品為附屬的網絡小說產業鏈,成為傳媒產業中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潛力的領域。

一、網絡小說的界定和源起

網絡小說是伴隨著互聯網興起的一種新型的小說創作形式。廣義上包含所有在網絡上發布和傳播的小說,以文學網站、作者的博客或是論壇為平台。而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主要指完全原創的小說通過網絡平台進行發布,再通過網絡在原創文學網站流傳的一種形式。

我國網絡小說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個世紀90 年代。當時留學北美的中國學生通過創辦電子刊物發表原創的文學作品。早期的網絡小說大多並非出於商業性目的,而是為了滿足作者對“文學”的訴求或是更好的與他人交流。直到90年代中期,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網絡小說開始進入國人的視野。1997 年蔡智恒在BBS上發表自己的原創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網絡上大獲好評之後,該小說於1999年在大陸以紙質圖書形式出版,發行量迅速突破百萬,引起了大眾對網絡小說的認識和關注。隨後大陸掀起網絡小說熱潮,經過幾年的發展,網絡小說的類型越來越豐富多樣,相關原創文學網站也如雨後春般建立起來。

二、網絡小說產業的盈利模式分析

與傳統小說出版模式不同,網絡小說采用了作者—網絡—讀者的模式,省略了編輯、出版社、實體書店等環節,而網絡論壇、文學網站、博客等成為其展現和傳播的載體。網絡小說的產業鏈是網絡小說生產、上線、全版權運營的一係列過程,實質就是該產業的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關聯與合作。因此,增強這條產業鏈中不同產業部門的通力合作是網絡小說產業盈利的著力點。

1、線上付費閱讀

付費在線閱讀是指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支付途徑在互聯網上閱讀小說作品,是網絡小說產業最主要的一種盈利方式。目前國內知名的付費閱讀網站有、晉江文學城等。付費閱讀的一般模式是:通常情況下有一部分小說或是部分起始章節可供讀者免費閱讀,一旦進入收費閱讀,則讀者須注冊成為該站會員並購買相應文本。而一旦作品確認賣出線下紙質出版權或是作者決定實行VIP章節製,那麼加入VIP的章節是需要在線付費才能繼續閱讀的。一些網絡小說網站實行“虛擬貨幣”的交易管理,可通過人民幣兌換該網站獨有虛擬閱讀幣,而這些收入將由網站和小說作者分成。如今大多小說閱讀網站都采取“VIP訂閱製”這一商業模式,線上閱讀收費成為這一產業的主要營收來源。

如今網絡小說的創作環境還存在許多不足,網絡的開放性使得盜版成為該行業發展的硬傷。雖然有條件的付費閱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了作者的權益,但目下仍有許多問題堪憂。首先,盜版文采用拍照、複製或技術破解的方式,甚至有盜版者或“粉絲”多人合作的“手打團”,在線上VIP章節剛刊出不久,盜版手打章節就出現在網絡上。許多盜版網站通過提供免費的在線閱讀或者文檔下載來提高自己的瀏覽點擊量,吸引廣告投入,再加上搜索引擎方便了盜版資源的傳播,使盜版現象屢禁不止。另外,並非所有讀者都能接收線上付費方式。互聯網上具有海量信息共享的特點,在有多種選擇的情況下,一些版權意識不強的網民可能會對付費閱讀產生抵觸情緒。何況人們閱讀網絡小說大多懷抱一種娛樂消遣的目的,若非作者的忠實讀者,普通“路人”讀者大多會在付費閱讀和免費的盜版閱讀鏈接之間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