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蛙》看莫言的譫妄現實主義(1 / 3)

從《蛙》看莫言的譫妄現實主義

語言·文學

作者:孫青 汪太偉

【摘要】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在對其的頒獎詞中寫到:“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hallucinatory realism)與民間故事、曆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在對魔幻現實主義和譫妄現實主義做出比較後,筆者認為應將“hallucinatory realism”理解為“譫妄現實主義”,並以《蛙》為例試圖得到論證,著重分析帶有莫言特色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

【關鍵詞】莫言譫妄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蛙》

一、對莫言“hallucinatory realism”創作風格的重新審視

2012年,莫言獲得了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這是第一位中國籍本土作家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對中國文學的一次新的肯定。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中國媒體對其的頒獎詞翻譯如下:“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hallucinatory realism)與民間故事、曆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這裏國內的大眾媒體信息是將“hallucinatory realism”翻譯為“魔幻現實主義”顯然是不合適的。

魔幻現實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拉丁美洲盛行起來的一種創作風格。魔幻現實主義被應用於拉丁美洲文學評論,始於馬爾克斯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獨》。“magical realism”代表了特定曆史時期特定地域,表現具體作家所體現出的特定作品內涵和外延,而中國大眾媒體將“hallucinatory realism”與“magical realism”對等,對於長期生活在山東省高密鄉的莫言來說,作品中充滿了自己特有的曆史生活和地域,肯定不可隱同在魔幻現實主義之下。

筆者認為“hallucination realism”不能簡單的翻譯為“魔幻現實主義”,這不僅會抹殺掉屬於莫言創作的一席之地,誤解莫言的創作風格,也會讓國內失去一次深入了解莫言新藝術風格的機會,將莫言現象和拉美現象渾淆,也會誤解諾貝爾委員會的判斷。那麼,我們該作何翻譯解釋才能比較妥帖的突顯莫言的創作特色呢?牛津高階詞典把“Hallucinatory realism”直譯為“幻覺現實主義①”,如果按“hallucinatory”的大體內涵來說,它傾向於社會病理性的幻覺,是出於主觀精神狀態立場下產生的幻覺,是放大細微察覺後的幻視、幻聽和幻觸,這與西方學者提出的“譫妄”理論更加貼切。隨著譫妄文化的興起和文學創作的深入表現,“hallucinatory realism②”在1981版《牛津20世紀藝術大全》中正式以一種藝術風格被收錄,將它與其他超現實主義風格區分開來,因此,本文將“hallucinatory realism”理解為“譫妄現實主義”。

二、對譫妄現實主義與魔幻現實主義的辨析

既然,將莫言的創作風格定位在譫妄現實主義中,我們就不得不思考魔幻現實主義和譫妄現實主義的區別,通過定義和特點的比較,論證譫妄現實主義使用在莫言創作風格中的恰當性。

“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 realism)中“魔幻”一詞,“是為了指出神秘並不是經過表現後才來到世界上的,而是始終活動著並隱藏在其中③”。拉丁美洲的“神奇現實”在馬爾克斯的筆下充滿了強烈的神話色彩和宗教象征,它來自於瑪雅文化和印加文化基因中的鬼怪、巫術和其他超自然現象,共同影響了拉丁美洲的魔幻色彩。這類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發掘“神奇現實”的目的在於揭示當代拉丁美洲的民族孤獨感和心理弱點以及他在西方先進文明的參照下所顯示出的巨大差距,從而警醒人們進行自身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進而使拉丁美洲走向團結和進步,是民族自省和反思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