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企業即使選擇相同的戰略,得到的結果也不一定相同。

沃爾瑪和意馬克同樣是在做連鎖商店,采用的是相似的戰略,但一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擁有2 100億美元的銷售額,而另一個卻在做破產保護,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在不同的企業中選擇相同的戰略,也有可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提到肯德基,就一定能夠想到麥當勞,這些洋快餐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裏席卷了世界各國。它們的漢堡包、薯條在美食王國——中國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何在?原因就在它們的執行力上,它們在管理上的細致和全麵不得不讓我們汗顏,精細的執行體係是它們取得勝利的關鍵。兩家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非常相似,同樣的,它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不同的企業中,選擇不同的戰略甚至是對立的戰略,得到的結果也有可能相同。

美國戴爾公司一直以來實行的都是“直銷模式”,它在計算機銷售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僅僅依靠個人電腦產品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致使很多企業都後悔自己沒有想到直銷而走上了分銷路。而惠普銷售電腦卻采取的是“分銷模式”,而它也同樣取得了極佳的成績。同樣在計算機領域,兩家企業采取完全對立的營銷模式都走向了成功,這並不是戰略的成功,而是企業執行力的成功。

同一個企業中,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戰略也會取得成功。

在郭士納入主IBM以前,IBM以其優秀的計算機產品穩坐計算機行業的第一把交椅,此時的IBM是一家優秀的產品公司。當郭士納入主IBM以後,IBM開始走向服務業,並最終成為一家卓越的服務公司,甚至,在現階段沒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能夠超越它。在IBM的兩個階段之中,采取了不同的戰略,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不得不使我們感歎執行力的作用之大。

戰略固然重要,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執行力,在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中,卓越的執行力都功不可沒。

4.當執行遇上人情

中國人崇尚中庸之道,素來講究人情,講究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在中國的企業中往往會出現“看在我們……關係上您就高抬貴手”“看在咱們……的情分上這次就算了”的事情。“人情”確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人情”在企業中的消極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如果一個企業在企業的規章製度上講“人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特殊人群搞特權,那遲早會釀成大禍。

企業管理中人情和執行力是成反比例的,也就是說,人情講得越多,執行力越差;執行力越強的企業人情一定講得少。當執行遇上人情的時候,受傷的如果是執行,再好的戰略也發揮不出作用。

我曾有幸與幾個著名企業家一起討論過中國企業中的“人情”問題,他們指出:“其實,中國的很多企業都具有很好的戰略,但是缺乏執行,很多好的戰略因為遇到‘人情’而不能得以實施”,“企業的執行力靠的就是紀律”,“中國企業要進行企業戰略管理必須要具有良好的紀律”。可見,企業必須通過科學、完善、規範的管理製度來完善整體規劃策略,員工必須按照製度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杜絕“人情”現象,才能提高企業的執行力。從這裏可以看出,執行力就是紀律,沒有紀律就沒有執行力,沒有戰鬥力;沒有紀律,再好的戰略也無法實施。

張瑞敏剛剛接手海爾的時候,海爾隻是一個快要倒閉的小電器廠,員工工作沒有積極性,企業虧損嚴重,可是張瑞敏用了20年的時間,讓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子一躍成為世界名牌企業,並躋身世界500強之列。他是怎麼做到的?是什麼改變了海爾人?那就是紀律。張瑞敏接手海爾後頒布了著名的“十三條”。張瑞敏強調員工的紀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個由許多大公司集合起來的集團化企業中,更需要嚴格的紀律來製定計劃、實施行動。現在的海爾人紀律性非常強,很少有人會上班遲到,更不會有人憑著關係在公司中胡作非為。

海爾是這樣,聯想是這樣,華為、萬科也是這樣,這僅僅是巧合嗎?不,因為他們的老總都是軍人出身。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在美國商界同樣存在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美國最偉大的“商學院”不是哈佛,不是斯坦福,而是西點軍校。一批取得驕人業績的商業精英並沒有受過正規的商業教育,他們卻無一例外地出自西點軍校。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有1 000多名董事長、2 000多名副董事長、5 000多名總經理都畢業於西點軍校。比如,美國在線創始人詹姆斯·金姆塞、美國汽車保險公司總經理麥克·德莫特、東方航空公司總裁法蘭克·波曼等,他們都是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前任西點軍校校長戴夫·帕爾默曾經說過:“隨便給我一個人,隻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就可以把他培養成世界上最偉大的領導者。”

為什麼軍人可以在商界創造如此多的奇跡?商業的神話取決於什麼?那就是嚴格的製度、鐵的紀律和不折不扣的執行力。在軍隊中,服從指揮、嚴格執行是軍人的天職,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違背上級的命令,即使需要獻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軍隊中誰犯了錯誤都要受到軍法處置,人情靠邊站,隻有執行才是硬道理。

企業要想成功,就要向軍隊學習,在規章製度製定出來以後,最重要的還是嚴格執行。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我們心中的一把尺子,觸犯了規矩就要受到應有的懲罰。企業中的製度不是擺設,如果因為一個人徇私枉法,那就會有無數的眼睛盯著,管理者寬恕一個人的錯誤,就會讓更多人犯同樣的錯誤,員工就更難管理,執行力也會隨之下降。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不僅要堅持正確的原則,維護公司的紀律,更要以身作則,嚴格執行。不論你為公司創造了多大的價值,不管你曾為企業貢獻過什麼,都不能遊離於企業的規章製度之外。

伊藤洋華堂是一家日本企業,它曾經是做衣料生意的,後轉戰食品行業,因為轉型跨度很大,且企業內部沒有精通食品管理方麵的人才,這讓董事長伊藤雅俊傷透了腦筋,後來,他請來了在食品行業有很高威望的岸信一雄。岸信一雄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讓伊藤洋華堂開始贏利,並且一直以良好的勢頭發展了下去。岸信一雄在伊藤洋華堂中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是也正是因為岸信一雄功勳卓著,他開始居功自傲,不把公司的規章製度放在眼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他不僅不再努力工作,還對下屬冷言冷語。因為他反對企業改革,所以對企業製定的戰略不予執行。結果,在他的影響下,員工都消極對待自己的工作,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

雖然岸信一雄所在的部門仍然處於贏利狀態,但是伊藤俊雅還是不留情麵地開除了岸信一雄,這在日本商界引起了軒然大波,紛紛指責伊藤俊雅過河拆橋,但是伊藤俊雅麵對輿論的質詢,理直氣壯地說:“雖然岸信一雄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是秩序和紀律是企業的生命,我們不能因為他一個人使整個企業的戰鬥力下降。”

在一個企業中,總有那麼一些難以管教的“刺頭”員工,他們不僅狂妄自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還藐視領導的權威,不斷挑戰公司的底線。這些人的不良行為不僅會導致團隊工作效率下降,還會引起他人的效仿,給整個團隊的工作環境帶來不良影響。

怎樣對待這些人?首先,不能因為“人情”而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任由其發展。然後,針對不同情況製定出相應的管理辦法,對那些有背景的員工,要與其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褒獎,遇到他們犯了錯,也絕不姑息縱容。對那些恃寵而驕的員工要肯定他們為公司帶來的利益,並給予他們應得的利益,但也要給他們講明企業的規章製度。在製度麵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淩駕於企業的規章製度之上。

企業的執行力與製度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如果企業沒有形成科學化、製度化、係統化的管理,還存在著“人情”現象,會直接導致企業的執行力差,企業也會陷入被淘汰的泥沼。

在企業中,當執行遇上人情的時候千萬不能“手下留情”,而應該以鐵的紀律、嚴格的製度要求每一個執行者,這樣才能使企業逃離“人情”的怪圈。

5.三流執行力害了誰

2011年,我與日本軟銀公司董事長孫正義就中日企業發展狀況進行討論時,他指出執行力是一個企業生存的根本。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更重要。

一流執行力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三流執行力隻會害了企業和個人:個人得不到發展,企業瀕臨倒閉。

一個企業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相應地,企業的執行力也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隊、一個整體的執行力。

企業的執行力要想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就需要企業擁有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製度,需要有好的管理者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企業執行力的發揮,要靠企業中從上到下每個人的執行力的發揮。隻有提高了企業中每個人的執行力,企業的執行力才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相信大家對《征途》都不陌生,征途團隊的執行力也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

史玉柱做《征途》時,就把做一款大而全的遊戲作為《征途》遊戲的架構,他還改變了以往從大城市開始運營的方式,改由二、三線城市和縣級城市開始運營,在點卡收費盛行的時候,他不但提出采用免費運營的模式,還給玩家發工資,這些都給《征途》做強做大奠定了基礎。

《征途》團隊是在史玉柱親身帶領下所組建的一個新的團隊,不管研發、策劃還是市場、宣傳都有史玉柱的身影。正因為親身參與,他才找到了許多貼近市場的想法,製定了許多方案,而團隊成員也在他的帶領下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下去。

《征途》團隊非常穩定,即使在他事業低穀的時候,團隊中的骨幹人員也一直追隨在他的左右。史玉柱告訴大家,評價一個人的能力,靠的是功勞而不是苦勞,隻有量化的結果才是唯一的考核標準。史玉柱非常強調執行,他說:“對於一個商業模式已經定型、管理到位的企業來說,執行的保障比創造的超越更為重要。”

史玉柱隻提拔內部係統培養的人,原因是他認為內部人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更加到位,執行力更有保障。在《征途》團隊中,即使貼海報都有嚴格的規定。在大城市中,競爭異常激烈,網絡遊戲的廣告別說存在幾天了,就是能貼上去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征途》的員工絕對不會出現偷工減料的做法,因為他很明白,這個海報所貼的位置和存在的時間都會有人來檢查。從貼海報這樣的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征途》員工一流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