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有的放矢:精確營銷帶來最大價值
1.3.1 營銷精度決定市場額度
傳統市場營銷理論要求企業圍繞產品、價格、促銷以及渠道這“4P”製定營銷戰略,開展市場營銷活動,也就是常說的“4P營銷”。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麵,產品的同質化日益明顯;一方麵,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強。因此,美國營銷學者勞特明又提出了新的“4C營銷”,即顧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4C理論”認為對現代企業來說,重視顧客要比重視產品更重要,企業必須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精確營銷則成為當前營銷市場的一大主流趨勢。它在“4C理論”強調顧客的基礎上,不僅要求精確地定位客戶,還要求建立起良好的客戶關係,並能夠成熟地使用客戶數據庫。高要求帶來的是高回報,精確營銷給企業帶來的回報就是:客戶更有價值、營銷成本更低、營銷過程可測試、廣告價值可衡量,進而企業利潤也可以預測。
我們看到,傳統的營銷模式有些類似於戰爭中的狂轟濫炸,而精確營銷就如同現代戰爭中利用先進的定位係統來有效打擊目標的做法。當產品日趨同質化、價格戰使得利潤空間日漸趨薄的時候,企業為了在競爭中體現出差異性,紛紛高舉服務牌、文化牌和品牌等。麵對這種情形,誰能夠把握客戶的需求,分析趨勢、把握潮流,將個性化服務精準地呈現到消費者眼前,誰就能夠將營銷工作做深、做細、做透,能夠牢牢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1.3.2 用GPS定位繪製消費地圖
營銷理論的發展都是在技術的推動下完成的,傳統營銷環境中,由於沒有移動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的支持,營銷人員隻能形成這樣一套相對模糊的固定模式:先分析各大傳統媒體的受眾,然後根據自己的產品特點來選擇相應受眾最青睞的媒體進行廣告投放,如在電視上投放生活購物廣告,在報紙上投放房地產、汽車廣告,然後就是等待廣告效果了。可以看到,這種營銷的精準性存疑,很多營銷資源都在各個環節中被浪費掉了。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成了新的信息傳播渠道,而它們擁有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強大信息記錄功能。我們在什麼地點選擇接上移動互聯網,主要瀏覽哪些網頁,在每個網頁停留多長時間,搜索過哪些關鍵詞……這些信息都被悄悄記錄下來。最終,通過這個信息數據庫及定位技術,企業不僅可以分析出你的興趣愛好和消費習慣,還能推斷出用戶的即時狀態,並預測用戶的當前潛在需求,從而適時推出自己的相關產品和服務。
GPS幾乎是我們現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服務,不要小看GPS定位技術,它在為我們的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企業精確定位提供了支持。通過定位技術,企業可以知道一個用戶下午2點在一條商業街附近,並根據數據庫裏的信息結合當前的時間、地點來推測該用戶的狀況,進而判斷其最有可能去哪裏吃飯,或去哪裏購物。得出這些結果後,附近的餐飲和購物中心就可以向他推送他最感興趣的食物和商品的優惠信息。通過定位技術,企業還能追蹤用戶的移動軌跡:去過哪裏,經常去哪裏,在每個地方停留多久……這樣,就相當於繪製出一張用戶的“消費地圖”。有了這張地圖,企業就可以在準備做活動推廣或促銷時,更加準確地知道如何針對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營銷方案。
舉個例子,某商場周末要搞促銷活動,首先,它將不同的目標人群根據其“消費地圖”進行歸類:一是經常逛該商場,最有可能參加該活動的人;二是經常逛商場,但來該商場次數不多的人,他們也有參加這次活動的可能;三是經常逛商場,但從未來過該商場,他們來參加活動的概率比較低。對第一類人,商場主要應做好活動內容與現場互動,在宣傳時不必刻意強調商場地點;對第二類人,商場要將促銷的亮點進行包裝,給他們足夠的理由過來;對第三類人,除了對營銷信息的優化,還要標注好商場的具體位置和詳細的交通線路圖。
移動互聯網精確營銷的基礎是“一人一機”,移動設備的使用者是唯一的,因此對其長期數據的分析可以形成一對一服務的基礎資料。例如,在向其推送信息時,可以根據其特點設置個性短信,這種精確性使得直接營銷的能力大大加強。
1.3.3 讓消費者主動“開口”
我們知道,傳統營銷市場中,要想讓消費者開口告訴你他的需求是很難的,這裏麵除了溝通渠道的問題,還有消費者對自身需求的模糊問題。移動互聯網既提供了豐富的溝通渠道,還進一步提高了消費者對自己需求的挖掘欲望。因此,通過微博、微信、APP等包含各種用戶信息的工具,企業的營銷選擇將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