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星巴克的“咖啡宗教”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營銷的第一原理依然是最大限度滿足客戶的需求,給用戶最好的消費體驗。以體驗式營銷的代表星巴克為例。
星巴克董事長兼CEO霍華德·舒爾茨認為,星巴克的產品不單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體驗。舒爾茨在美國推行了一種全新的“咖啡生活”:“星巴克是人們的第三個場所,第一個是家,第二個是辦公室,星巴克則介於兩者之間。在這裏待著,讓人感到舒適、安全和家的溫馨。”
為了營造舒適、安全和家的溫馨,星巴克選擇了“小店+大規模”、多網點覆蓋的方法。星巴克的每個小店都有時尚且雅致的環境,豪華卻不失親切。星巴克店內經常播放一些爵士樂、美國鄉村音樂以及鋼琴獨奏等,這正好迎合了時尚、新潮、有品位的白領階層。他們每天麵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迫切需要精神安慰,這種音樂恰好起到了舒緩壓力的作用。
除了聽覺享受之外,星巴克還為顧客提供了嗅覺享受。重烘焙極品咖啡豆是星巴克味道的來源,加上“四禁”政策(禁煙、禁止員工用香水、禁用化學香精的調味咖啡豆、禁售其他食品和羹湯)力保店內充滿咖啡自然醇正的濃香。視覺享受方麵,星巴克則主打咖啡製作四大階段衍生出的:以綠色為主的“栽種”;以深紅和暗褐係為主的“烘焙”;以藍色為水、褐色為咖啡的“濾泡”;以淺黃、白和綠色係詮釋咖啡的“香氣”。另外,燈、牆壁、桌子的顏色從綠色到深淺不一的咖啡色,也都盡量模仿咖啡的色調。隨著季節的不同,星巴克還會設計不同的海報和旗標來裝飾店麵……
在消費者需求的重心由產品轉向服務,再由服務轉向體驗的時代,星巴克成功地創立了一種以創造“星巴克體驗”為特點的“咖啡宗教”。人們來到星巴克,可以擺脫繁忙的工作稍事休息,或是輕鬆地約會。人們每次光顧咖啡店都能得到精神上的放鬆或情感上的愉悅,有相當多的顧客一月之內十多次光顧星巴克,這是星巴克體驗式營銷成功的最好證明。
1.5.2 壓迫自己,釋放用戶
如何強化與消費者的互動,優化消費者體驗,打動消費者的心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營銷勝出的關鍵因素。基於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開展的移動營銷擁有互聯網營銷所不具備的即時交互、位置化等特色,這將是體驗式營銷的全新方式。
移動互聯網使得用戶能夠在移動方式下獲取海量內容。當無限的內容以有限的碎片化方式呈現在移動互聯網用戶麵前時,用戶必須做出選擇,而這隻能通過差異化的體驗結果來區分。移動互聯網用戶隻會選擇最優質的內容,選擇最好的服務體驗。為此,產品生產者需要不斷在細節上逼迫自己做到最好,以最大程度上釋放用戶的體驗快感。
馬化騰在騰訊研發部“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的內部講座中向其員工強調:“要把自己當作一個挑剔的用戶。我們做產品的精力是有限的,交互內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見的一塊。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慮,規範到讓用戶使用得舒服。要在感覺、觸覺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鼠標少移動、可快速點到等。像郵箱的“返回”按鈕放在哪兒,放右邊還是左邊,大家要多琢磨,怎麼放更好,想好了再上線測試。對同一個用戶發信,在此用戶有多個郵箱的情況下如何默認選最近用的一個賬號。這些需求都小,但你真正做出來了,用戶就會說好,雖然他未必能說出好在哪裏。”
的確,移動互聯網用戶隻關心自己的用戶體驗,而不關心這種體驗好在哪裏,以及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因此,這要求企業為了完成一個產品,完善一項服務,在投入足夠的資源成本的同時,還要花費足夠的心思。
1.5.3 掌握用戶的需求類型
要想為移動互聯網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光有心思還不夠,還需要詳細地了解用戶的體驗需求。騰訊智慧出版的《虛擬世界真實信賴解讀中國1~4線城市網民的網絡使用行為及態度》一書中,通過詳細調研發現,網民中存在5種不同類型的用戶,他們有著明顯差異化的個性需求。
一、交流依賴型
用戶年齡相對較輕,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線城市,職業以學生、自由職業者和普通企業職員為主。網絡對他們而言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交流溝通,滿足情感聯係的同時,也進一步了解世界、開闊視野,為自己的事業進步增加新機會。在生活價值觀方麵,他們具備充實自己和為夢想而努力的心態,並為此付諸行動。他們最經常使用的網絡應用是即時通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