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功成上海(1)(1 / 3)

王石從不諱言自己的上海情結。立足上海並且壯大,是目前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跨地域投資開發最成功的例子。上海的十年征戰為萬科鍛煉出了一支專業的房地產隊伍,打造了“城市花園”品牌,也為這家參照國際慣例公開招股上市的公司提供了數以億計的利潤。中國的房地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波瀾壯闊與龍蛇混雜,理想住宅與過度營銷,建築價值與破壞城市,這一切問題,都牽動著社會各個階層的敏感神經。在上海,萬科的典型失誤和突出成功,不乏值得商界同仁玩味和圈點的地方。

上海西郊花園首戰告捷

1989年初,萬科開始嚐試進入上海。上海從來都是中國大陸的工業、商業和金融中心。王石在80年代底就覺得,一個企業能否在上海施展拳腳,一個產品能否在上海占一席之地,一個品牌能否得到上海消費者的認可,既有象征意義也有實際意義,得上海灘者得半壁江山。

於是,1988年他親自陪同一位港資企業的老總到上海閔行開發區考察,閔行開發區的一位官員主動地給港資企業老總送上了一份閔行開發區的介紹材料,而當這位在深圳已經發展很順利的王老總提出希望也得到這份資料時,這位官員卻連連擺手,“材料不多了,不多了”。顯然,一直到80年代末,上海人仍然沒有給予深圳企業足夠的注意。在上海人的眼中,盡管深圳特區那時已經經過十年的發展,但是深圳企業的規模及經營能力都不及上海的“正宗老牌”,而且大部分企業在從事貿易,所以上海人更多地是對包括台資、港資在內的海外資本感興趣。萬科無功而返。

不過王石是不會輕易氣餒的,也不會因此而記恨上海。

進入90年代以後,深圳企業不僅調整了產業結構,而且開始了跨地域發展,上海正是深資企業所要爭奪的重要市場。所以,1991年8月,上海市土管局推出古北新區第24號地塊進行國際招標,王石再次飛赴上海,小心翼翼地詢問:特區的企業有資格參與嗎?得到土管局一位處長的肯定答複和細心指引。這位官員誠懇的態度和熱情的眼光給特區來的投資者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上海人觀念改變之快和務實的辦事程序著實讓萬科人吃了一驚!上海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也打開了對內開放的大門。就是在這一年,萬科聯合香港某房地產公司以高價一舉中標,取得“西郊花園”的開發權,進入了上海房地產市場。該項目成為萬科地產跨地域發展的第一個項目,也是建國後上海新建的第一個大型高檔別墅區。

雖然一貫豪語很多,但是做起實際生意的時候,王石是一點也不托大的。他親自帶隊於1991年6月至8月間對上海的房地產市場進行考察,發現上海別墅奇缺,與上海這樣一個特大型城市的地位極不相稱。經過分析論證,萬科高層領導確定以潛力大、回報高的別墅為突破口,借此打開上海市場。當時上海市的土地招標對外商優先,萬科誌在必得,便聯合香港仲盛公司繞道香港投標,但是萬科地產要先墊付對方投標要出的750萬美元,以後再以合作公司的名義貸款衝還。萬科地產調往上海三個人,就開始了整個項目的經營操作,全部業務的技術人員都由深圳地產分階段派出人員。

1991年8月,萬科聯合仲盛公司以高價中標取得“西郊花園”的開發權,在此基礎上組建了上海萬盛房地產公司。“西郊花園”是萬科房地產業務跨地域發展的第一個項目。“西郊花園”的地價為1500萬美元,萬科僅以400萬美元投入就啟動了該項目,其餘資金就靠抵押貸款和預售房款來支持。通過少量資金啟動項目,再以當地資金滾動發展,這成為萬科以後開發物業的重要法寶。1992年3月“西郊花園”開始發售,設立深圳和上海兩個銷售點同時銷售,結果成績很不錯,連廣告都沒有做。深圳方麵,隻有後來成為萬科地產副總的車偉清小姐一個人在賣別墅,結果就賣出去27套,每套約40萬美元,折合當時的人民幣為9720萬元。別墅第一年就賣完了。“西郊花園”88幢別墅於1993年6月份基本完工。“西郊花園”項目成功,使萬科進軍上海市場的信心大增,為萬科跨地域開發房地產項目積累了經驗。

再接再厲開辟城市花園

1991年,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尚處於培育階段,萬科投資建設的“西郊花園”在上海推出後,引起市場熱烈反應。上海市土管局也給萬科以高度評價,認為萬科帶動了上海房地產市場和促進了上海市土地製度改革。萬科趁熱打鐵,於1992年4月獲得現“萬科廣場”的土地使用權。1992年8月,上海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成立,這標誌著萬科正式全麵進軍上海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