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8日,申華發布董事會公告,稱萬科現持申華股票僅占總股份的1.7%,已接受來自萬科的陳祖望、鬱亮辭去董事職務。
在萬科大股東和申華中小股東的壓力下,萬科公司順勢減持申華股票,並於1995年2月完全退出了申華董事會。至此,被中國證券界定義為“中國首宗以善意方式通過二級市場達到參股與經營的成功案例”畫上了句號。
合作時間雖然不長,但瞿建國認為各自的收獲還是不小的。萬科在申華的股票上獲得了可觀的收益,申華也因此上了一個台階。
值得注意的是,申華在和萬科好合好散之後,繼續在資本市場上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劇,不僅遭遇了一家廣州民營企業的阻擊,後來還和中國證券市場上聲名很大的君安證券以及華晨汽車發生過緊密聯係,也有著自己精彩和蕪雜的發展故事。而瞿建國,也早就通過套現股權獲得了八位數的個人價值實現。
然而,直到今天,還有一些持有申華股票比較早的機構股東念念不忘,假如當年萬科和申華能夠一直合作下去,可能萬科和申華在上海發展的路子都會順利一些,少走很多彎路,在今天的上海灘,可能會有更多地方出現萬科和申華的身影。
當然,曆史沒有假設。而王石和瞿建國,作為中國商界叱吒一方的梟雄,也各自要走自己注定的路,最後的結果當然也大相徑庭。
申華公司創始人瞿建國出生於浦東,申萬事件時年方40歲。據介紹,瞿在18歲那年就在家鄉開始辦木器廠,是一個性格內向、心地善良厚道的人。他是家中老大,多年鄉鎮企業工作的經驗使他在當地有很高的聲望,甚至連鄉親中夫妻吵架,也請他去從中調停。而瞿對家鄉的老人特別關心,多次捐資當地的養老院。瞿常說,當看到自己的親人生病而無力挽救時,他會感到很痛苦。若幹年前,瞿的母親生病後因無力醫治而去世,令瞿一直感到很痛心。這件事給瞿的感觸太深,瞿常常表示待公司的事情理得比較順之後,他可以超脫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上。瞿曾以個人名義捐資1000萬元建立了上海市建國社會公益基金會,對公益事業給予了實質性的支持。瞿是把企業家精神和為人處世的善良品格結合了起來。
1994年10月,萬科已經逐步淡出申華,不過也能夠安排筆者去采訪瞿建國,他一如我事先聽到的那樣不苟言笑,卻有許多很有見地的比喻。比如說管理,瞿把培養企業比喻成教育孩子,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多管一些,到孩子大了,就不能管得太多,否則就變成封建家長製。有人問瞿走向成功有何招術,瞿答曰,走向成功如同捕魚,首先要有捕魚的技巧,其次還要有一張捕魚的網,最後如果遇到一條沒有魚的河,仍然是功虧一簣。
據說,瞿雖然平時言語不多,但是特別喜歡唱一首歌,叫做《把根留住》。如果有機會玩卡拉OK,瞿必唱《把根留住》。不知道瞿是抒發人世滄桑呢,還是表達遊子戀鄉情,也許是兼而有之吧。
1999年4月19日,申華公司召開股東大會臨時會議。瞿建國正式卸任董事長,全身而退,至今遠離商場。
城市花園曆經低穀
因為上海“城市花園”就在航線下方,多少會給銷售帶來一些影響。據說,當年賣房子,隻要蘇聯製造的圖—154型號的飛機飛過,因為噪聲太大,很多預備好的合同即刻告吹。所以,一位受過美聲訓練的銷售人員老劉,陪同客戶看房子的時候,一旦預感到會有圖—154型號的飛機飛過,就張開雙臂,放聲歌唱:啊,鴿子呀——
隨著“城市花園”的熱銷,接踵而來的是如何快速建設、按期交房以及趕工帶來的問題,配套設施沒有到位造成工程延期,延期交房又導致客戶投訴、退房。
當然,事情不可能都很順利。筆者在1994年10月份到上海的時候,“城市花園”粗具規模,但是顯然施工進度跟不上銷售進度。這種典型的跨地域急劇擴張的地產公司開發遇到的問題,在十年後的很多大開發商的其他項目之中也經常能夠遇到。同時,整個“城市花園”的管理也顯得乏力,大名鼎鼎的萬科物業在那時候經驗還不夠多,名聲也還沒有營造出來。所以,等我回到深圳,跟王石提起看到的上海萬科的種種問題時,他臉無表情,隻是低低地“哦”了一聲。後來我才明白,其實,那時候的實際問題,他知道的比我清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