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萬科做減法(1)(1 / 3)

就消費人群而言,萬科始終以擁有穩定收入、講求生活品位和質量的中等收入階層為核心目標客戶,一方麵這一市場層麵有著較為廣泛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麵這一群體對萬科公司的規範形象和品牌有著相當程度的認同,這就決定了在這一領域裏萬科有著獨到的競爭優勢。而萬科在十年之中,堅持做減法,壯大房地產主業,並且在小區規劃中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良好的物業管理提升物業的附加價值更是廣為業內人士稱道。1998年1月,王石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接見,朱鎔基對王石有關房地產市場走勢和發展的看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由教訓到經驗

王石沉浮商海多年,頗有一些傳奇故事。其間既有成功的欣喜,也不少慘痛的經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事業的發展,王石產生了一個越來越強烈的願望:希望別人不要重複自己所走過的彎路。基於這個出發點,王石很熱衷於同意氣相投者探討經營之道。十年來,和他交談地產心得者不知凡幾,但是真正像馮侖那樣對他的獨到見解能夠有共鳴的還是很少的。其實,不知情者也就罷了,知情者深知,王石關於房地產的談話,雖然大多都是那幾個觀點,但其實包含了王石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若幹年的諸多心得體會。

萬科搞房地產從土地投標起家。由於投標買地成本太高,要想賺點錢就一定要在項目操作上有獨特之處,所以幾年熬下來,王石麾下練出了一支功夫過硬的隊伍。但這已是後話,在開發前期,王石和他的同仁們是慘淡經營了好幾年的。

1988年,萬科傾家蕩產在深圳拿下的第一塊地,其實歸因於一個計算上的錯誤,當然,最終也歸因於對房地產行業缺乏經驗。當時,親自上陣參加投標的王石,報出了一個令全場極為震驚的價格,事後被人罵為“黏線”。按照這個價格計算的樓麵成本已高出當時市場的樓宇售價。1988年的房地產並不像這兩年這麼熱,難怪有人罵他神經病。王石報價一出口,已知不妥,無奈拍賣官一錘敲下,覆水難收。當然,要棄標也可以,最多是損失一點定金。土管局官員鑒於該報價實在太超出意料,也勸王石不行就算了。王石當時經曆了一場激烈的思想鬥爭:幹吧,風險太大,成敗難以預料;不幹吧,“氣可鼓不可泄”,剛剛入道就灰溜溜地敗下陣來,以後何時再有機會固已難料,在地產界可就再也難以抬頭。思前想後,王石咬咬牙,硬著頭皮拍胸脯上。

三年之後,該項目全麵竣工,萬科也不是點石成金,最後這個項目沒有為企業賺到多少錢,但企業從此介入了房地產,積累了經驗教訓,而且培養了隊伍,也可算是另一方麵的收獲。

王石在深圳折騰了三四年,總覺得施展不開。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後,全國掀起了改革開放的新高潮,王石感到這是一個大展身手的好時機,不可輕易錯過,遂親自出馬,穿梭於全國各地,尋找投資機會。熱情高漲之餘,也鬧了一些笑話,如今說來聽聽,也可給人一些啟發。

話說當時王石興衝衝率領一眾部下殺奔廣西北海,那邊廂北海賣地已賣得熱火朝天。全國各地熱錢湧至,而且還有洋人鬼佬混雜其中,圈地運動搞得不亦樂乎,比起十幾年後今天的圈地熱也毫不遜色。王石到了北海之後豪情萬丈,對著北海市長先介紹了萬科的上市公司背景,然後提出投資意向。市長見他盛意拳拳,略一沉吟說:“市區周圍的地吧,已被圈得七七八八了。你要的話還能給一點,但都不大。這樣吧,城市外圍有一片40平方公裏的土地,地價象征性地付一點,就算是送給你,你把它建起來吧!”

40平方公裏,一個不小的城市!王石頓時大喜過望,在深圳受了不少閑氣,盡幹些不過癮的小項目,在北海可以大幹一場了!帶著興奮的心情回到深圳,王石開始在屬下麵前暢談城市社區建設的宏偉藍圖。

好在王石沒有馬上投入到這個項目中去,否則,他和他的企業至今仍將陷於一個難以自拔的泥坑。40平方公裏,相當於三分之二個深圳城區的麵積!深圳是集全國之力,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建起來的。以萬科這樣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搞一個40平方公裏的社區開發,不是天方夜譚是什麼?但當時沉浸在興奮之中的王石似乎沒有醒悟過來。

雖然熱情無限,但是王石也不是蠻幹的人,為了搞好項目規劃與開發,王石邀請了一位來自香港的地沿經濟學家和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師一起去北海,給北海市領導開專題講座。兩位專家從專業角度講開去,市領導聽得入神,王石卻越聽越坐不住,暗自倒吸了幾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