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遠另起爐灶
2001年6月25日萬科在董事會公告中宣布:華潤增持萬科股權的方案,年內不會出台。等了半年大家想看到的打造內地地產航空母艦的進程,比想像中的要慢。
身為華遠集團總裁的任誌強可以鬆一口氣了,因為華潤在2001年內不會以任何一種方式再繼續上演和萬科的親密故事了,華潤和萬科將“僵持”在現在的局麵中。而這種“僵持”是華遠集團最喜歡的狀態。5月28日華潤集團收購萬科的新方案對任來說不是好消息,因為按照這個方案,華潤控萬科、萬科控華遠將是結果,“華遠和萬科到底誰吃誰”就很顯然了。在華潤、萬科、華遠這個整合鏈條中,萬科在未來華潤係地產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而華遠則會不斷走低,成為鏈條中的最後一位。這樣的結果,對於幾年前帶著支票去收購萬科的任誌強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尤其在華遠房地產公司銷售額正呈上升勢頭的現階段,無論是任誌強還是擁有華遠房地產18%股份的華遠集團,都不願成為這場整合故事中的配角。
任誌強當時曾說:“我們幾乎可以保證華遠今年的銷售額拿全國第一。今年一季度,我們已經有了10幾個億的銷售合同額,而去年有20多個億還沒有結算,可以說30個億的銷售額已經到手了;今年的開複工麵積又大量增加,相信今年、明年的業績會有快速增長,很可能超過萬科。”不過,事實最後證明,2001年乃至2002年,內地房地產業的老大還是萬科。
據說,任誌強很介意這樣一件事情。在萬科向華潤集團定向增發B股的公告中,華潤集團公司迫於證券監管的壓力作了兩項針對華遠房地產公司的承諾:一是華遠房地產公司不得在北京之外發展房地產業務,二是華遠或萬科在北京新增住宅項目雙方都有合作的優先權。
9月6日,任誌強決定賣掉華遠集團持有的華遠房地產公司18%的股份,收回華遠房地產品牌。“中國華潤集團收購華遠集團公司所持有的華遠房地產公司的全部股權”同時正式簽署了協議,中國華潤集團全麵接管了華遠房地產公司。
華遠房地產公司在北京已有和正在建設中的地產項目包括“華清嘉園”、“深藍華亭”、“鳳凰城”、“陽光華苑”、“西單文化廣場”等等,此外還有部分的土地儲備,全部轉給華潤集團。
從1994年開始,華遠集團和華潤集團就開始合作,建立了合資的華遠房地產公司,並於1996年在境外成功上市,現在,卻出現了“分手”的不愉快結局。
此事被業內炒得沸沸揚揚,“秘密”逐漸浮出水麵。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其實,自從華潤開始把眼光瞄上華遠和萬科這兩家國內房地產南北領軍企業之後,三方之間就展開了誰吃掉誰的較量,但有一點一直很明確,這就是華潤之所以看上這兩家企業,是為了打造中國房地產的第一品牌。這個未來的房地產品牌既不會叫華遠,也不會叫萬科。也就是說,一旦三方達成交易,進入華潤的華遠和萬科就會慢慢地被華潤取而代之。這對視華遠和萬科為“親生兒子”的任誌強和王石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事實。因此,明白了華遠未來命運之後,任誌強的退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任誌強認為,不管是在華遠進行股份製改造時,還是在吸引外資進入時,華遠都是以自己整個集團的品牌和文化來贏得市場的信任的。當華潤希望用華潤的文化和投資來建立華潤的投資體係時,“華遠”與“萬科”就都失去了自身的品牌意識和作用。也許會有“萬科”代替“華遠”,或“華遠”代替“萬科”的變化過程,但早晚都會變成“華潤”,這是資本的力量與本質的反映。盡管華潤還保留著華遠的牌子,但會因其投資組合的需要,而逐步改變其風格、文化與內涵,因此華遠也就隻能選擇分家和收回品牌。
那麼,同為難兄難弟的萬科做出什麼反應呢?
9月9日,萬科董事長王石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王石表示,任誌強的辭職是不同企業文化不相融合的結果,任此舉還是清醒和高明的。
王石認為,任誌強辭職會形成三贏的局麵:對華潤來說,有利於華潤按已經認可的經營理念形成的企業文化進行資源整合;對任誌強的“新華遠”來說,通過轉讓18%的股份,得到了資金,收回了公司“名號”;對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來說,將會產生一個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因為任誌強是老牌的房地產公司老總,對市場非常熟悉,一定會在房地產界有新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