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王石的管理用人之道(3)(1 / 3)

據其他同事回憶,王石在近年已經很少在多人場合發火,這一次在辦公室會議的勃然大怒,確實是著急了。

“當晚下班回家以後,我就給王石發了個電子郵件。我說在會議室裏看到你滿臉通紅,青筋暴起,實在是有損形象。你覺得你作為公眾人物,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糾纏,很沒有麵子,但是希望你在自己公司的會議室裏,也以公眾人物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注意形象。”

顏雪明這個不卑不亢的發言,起到了作用。

“王石看到以後,第二天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向我道歉,說要檢討自己的態度。不過他這個人性格就是這樣,一方麵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一方麵還是堅持認為,自己的處理方法是正確的。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我們都沒有再提。”

顏雪明對於這一段事情感受非常深刻,這也是和他個人的性格有關。他對王石是這樣看待的:“王石就是這樣一個人,有時候很率性而為,有時候又非常理智和克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理性,有時候感性。”

顏雪明自己反思說:“王石這個人的包容性還是很強的。我這人在以前的所有的單位,都和領導不合。其實在業務上我對自己很有自信,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工作效率和業務態度即使算不上最好,也不比別人差,但是和領導的關係總是一般。我沒有刻意去經營人際關係,平常也不注意,說好聽一點,就是說話不小心,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把人得罪了。萬科就不一樣,和領導沒有必要去經營關係,大家就是工作關係。我在萬科過了十個春節了,從來沒有給領導拜過年,連電話都不打一個,照樣很好。萬科在現代企業文化的建立、招攬人才方麵,的確做得好。”

可以說,如果王石不提起這件事情,萬科公司的其他高級職員也不會主動去提這件事情。但有趣的是,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的時候,王石自己主動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李成才,李成才就非常感興趣。他跟了王石三個月,從深圳、北京、北海到成都,每天拍王石的工作,拍王石跟人談話,但總覺得還缺點什麼。聽了這件事情,他就覺得有了興奮點。後來在《20年20人》這部片子裏,王石那一集,就把這件事情作為結尾的高潮部分。

可以想像的是,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大多數人首先會是回避,其次,最多是和媒體私下說說,絕對不可能像王石那樣主動談起這件事情,還讓下屬作為事件的另外一方侃侃而談。

無論如何,能把這件事情告訴媒體,而且在難得的20分鍾專題片中,占去相當多的時間篇幅來談一件自己不是很愉快的事情,王石真是和一般的企業家大不一樣。

一位文化人的萬科之旅

劉先生來萬科謀職的時間可追溯到1986年春,那時身為一名省級話劇團的次要演員,他心裏頗不安分。

“老萬科D先生返鄉時與我聊起深圳的情況,極力慫恿我放棄粉墨生涯,到特區試一試苦苦自學來的英文。於是3月某日,我身著一套日本舊西服,手提一隻國產時款公文包,滿懷誌向登上南行的列車,開始了人生全新的旅程。”

老劉抵達深圳後,他等待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人事部通知麵談的那幾天可謂度日如年。前途未卜,袋中銀兩也十分有限,他隻好借宿在朋友住地,靠每餐兩個麵包拌和一分希冀打發時光。到第五天,終於接到與王石經理等麵談的通知,他強烈地意識到人生新機會將至。為了振作精神,他那天沒吃麵包,下狠心買了兩隻蛋糕……

他笑言:“上到和平路50號國際展覽館三樓,未去預定談話的會客室,先進了洗手間。鏡中的我也還瀟灑,笑一笑別人不知深淺。我順手扯一張廁紙,抹去嘴角殘留的糕點屑,轉身便去直麵命運、隨機應變了。”

初次見到王石經理、黃勝全部長和國企公司趙曉峰經理時,老劉才發覺他們原來這麼年輕。他們西服的款式和質地與言語談吐的質量十分協調,略顯老成的麵容透出智慧、自信、辛勞外加海鮮的滋潤。那次見麵出乎意料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交談中不時迸發出歡快的笑聲——王的無忌、黃的響亮、趙的低沉而富有節奏。

王石提出的一個問題是:“到中心來之後你想做什麼?”老劉迫不及待傾出早已打好的腹稿,又展示出發表過的翻譯小作,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好笑。最後王石說:“我們絕不懷疑你的英文水平,在深圳找一個翻譯不難,你來中心應該做更多的事情。”

談話結束後,老劉興奮無比,出門來搜盡袋中鈔票,除去回去辦借調所需的盤川外,其餘在斜對麵大排檔悉數吃光,還點了早就想好了的鳳爪和基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