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次是2000年,玉珠峰發生山難,剛剛從7500米高的章子峰下來的王石不由分說就參加了玉珠峰搜索救援隊,並與自己商界的朋友承擔了搜索救援隊的一切費用。在玉珠峰搜索救援的過程中,王石除了和顏悅色地做遇難者家屬的工作之外很少說話,他的心裏很沉重。他覺得應該建立一個有實力、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高山營救機構,以便在發生災難時更快地進行營救,減少和避免死亡。搜索救援結束後,在王石的參與下,青海商界的一位朋友同意每年投入資金,為青海省培養高山協作人員,以提高青海省的高山營救能力。
2001年,玉珠峰北坡,登山隊之中有一個山友出現腦水腫,王石主動放棄登頂,與同伴一起將這位山友安全救援下來。
同樣是登山隊成員的大連小子大劉是這樣回憶的:“第一次和王石登山是2001年在玉珠峰北坡,梁群、王石和我三個人住一個帳篷。那次王石有很嚴重的高山反應,在山上基本沒吃什麼東西,進了帳篷就早早躺下。但是讓我覺得很驚訝的是,在第二天的行軍中,每個隊員都提出過要求休息的請求,唯獨王石沒提出過。而且,護送旗手下山的那天,教練建議隊員留在一號營地住一個晚上(大劉自己已經基本上是筋疲力盡),王石卻堅持下到了大本營,和羅教練一起連夜把旗手送到格爾木。這次登山,讓我見識了王石的體力和意誌。”
不少熟悉王石的人說他是個重情義的人。
在西藏,王石遇到了計劃隻身攀登珠峰的閻庚華。他勸閻庚華放棄隻身攀登珠峰的計劃,因為他的行為實在是太冒險。但此時閻庚華的壓力大於動力,根本就無法改變自己的計劃,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終於,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閻庚華在珠峰遇難。
一位網名為居士的山友說,他雖然隻和王石登過一次山,但從王石在玉珠峰的兩次救難的表現來看,他也不愧是我們登山的老大哥,他為登山已經犧牲了很多,挺不容易。
他回憶說,他是跟王石同時分配在B組,在行軍過程中他們倆基本上是在一起行走,所以對於王石有沒有受到特別關照他是有發言權的。就他個人觀察,王石並沒有受到特別關照,而王石表現出來的那種堅強的意誌力是他最為敬佩的。
王石遠離萬科去登山,但並沒有放棄工作。登山時王石和其他隊友一樣,20天不洗臉、不刷牙、不洗澡,吃同樣的飯菜,同樣有高山反應,閑聊時會一起講葷段子。這時王石隻是一個普通的登山愛好者。隻有在他麵色嚴肅,利用衛星電話和網絡通訊操縱著萬科公司的運轉時,你才會感覺到他是一個上市公司的大老板。
王石告訴我們,登山者的圈子很特別,它建立在生死與共的基礎之上。“一進山,一些不確定卻關係到生死的因素,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得很近。在山裏相處一個星期所建立起來的深厚友情,可能是你在都市生活十年也不可能建立的。比如說,一個帳篷至少要睡兩個人,朝夕相處,從情感和精神上就拉近了兩人的距離。大多數情況下,登山時大家都要三四個人結組牽在一起,這需要絕對的相互信任。有時,連續十天、八天大家都要綁在一根繩上,隻要一個人腳下一滑,就有可能扯帶幾個人滑墜。”
“2002年7月我們登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就是這樣。四個人拴在一起,危險天天存在,隨時有可能掉下去。登那座雪山時,沒有什麼高山協助人員,所有東西都要自己背,還要拖運送物資的雪爬犁。我們就返回來,階段性地背,這對體質、意誌力都是一次嚴酷的考驗。那地方已經接近北極,去目的地的路非常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