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公司前身以“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的名稱注冊,國營性質,經營辦公設備、視頻器材的進口銷售業務,經理王石。
開發大陸專業視頻器材專業市場,成為深圳視頻器材最大的進口銷售商。
成立第一家內聯企業現代醫學技術交流中心(現名為深圳萬科協和有限公司)。
1985年
進口機電產品市場嚴重萎縮,公司多方拓展銷售業務,形成了深圳本部調彙、進貨,廣州點儲運,北京點銷售的“三點一線”銷售模式,營業額一度占國家計劃外市場的60%。
1986年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引進辦公自動化設備,聘請中華會計事務所為財務顧問。
為擺脫僵化體製,籌措發展資金,決定在兩年內完成以公開發行股票為目標的股份製改造。
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深圳國際企業服務公司。
為樹立企業形象,讚助大型文藝演出和文化刊物。
1987年
縮減公司名稱,更名為“深圳現代科儀中心”。
改整機進口為散件引進,國內組裝、銷售,業務進展順利,與日本索尼等公司建立了密切聯係。
興辦第一個工業投資項目精時企業有限公司。
1988年
再次更名為“深圳現代企業有限公司”。
政府批準股份製改組方案,原公司的1300萬元資產國家占60%,職工占40%;公開募集社會股金2800萬元,其中1000萬元為特別人民幣股,由境外投資者購買。定名為“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分別與美國富蘭克林鑄幣公司等興辦了3家來料加工廠,用工數達2500人。
11月,以2000萬元的價格投標買地,開始進入房地產業。
1989年
招股順利完成,第一屆股東例會召開,成立了由王石等11人組成的第一屆董事會。
受走私市場衝擊和計劃經濟體製束縛,萬科攝錄像器材的銷售業務日趨萎縮,但工業服務、房地產發展良好,創造了新的利潤來源。
1990年
決定向連鎖零售、電影製片及激光影碟等新的領域發展,初步形成了商貿、工業、房地產和文化傳播的四大經營架構。
1991年
確定綜合商社的發展模式。
為適應公司業務擴張需要,進行增資擴股,總股本增加至7796萬股。
房地產向上海、廈門拓展。
收購蛇口龍環、模特中心的股權,進行擴充公司業務的嚐試。
轉讓深圳國際企業服務公司的部分股權,達到優化資源組合的目的。
影片《過年》獲國際大獎,為開拓文化娛樂市場積累了經驗。
1992年
跨地域經營發展迅速,重點開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和股權投資業務。上海、青島、天津等地項目發展順利,為公司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屬下36家聯營和全資企業,遍布國內15個重要城市。
1993年
1月,集團向上海市民正式推出中檔城市居民住宅——上海萬科城市花園。該項目為萬科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項目。
1月,集團管理層在上海召開務虛會,對自1988年底公開發行A股以來公司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和反思,放棄了以綜合商社為目標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加速資本積累、迅速形成經營規模的發展方針,並確立了以城市居民住宅為公司的主導業務。
4月,公司與以渣打(亞洲)有限公司、君安證券有限公司為主組成的承銷團簽署了公開發售4500萬股B股的承銷協議,每股發售價為港幣10.53元,本次發行B股共集資45135萬港元。萬科B股於5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5月,集團在深圳市企業評估協會等單位進行的1992年度評估活動中,被評為深圳市50家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集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