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彙才專業用語(1 / 2)

感召

就是本書所說的感召。在彙才的訓練過程中出現頻率很高。

打開

指打開心態。運用在兩種情況下,一是當一個人不去體驗他自己的體驗,而是不斷分析、評價和觀看他人的體驗式學習,這個人就需要打開自己。另一種情況,是對方不坦誠,說話遮遮掩掩,隻講一些好聽而不著邊際的話,教練就會感召他打開。

收到

源於香港式粵語,指完全明白的意思。

旁觀者

那些在體驗式學習中不投入的人被稱為旁觀者。

受害

指一個人在心態上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很多時候,並不是真正有誰和什麼事件在傷害他,而是他的看法認為那是傷害,在心態上成為了受害者。

開工

源於香港式粵語,指開始工作或實踐、行動的意思。在彙才的訓練中,指一個人開始去留意自己的心態,開始去打開自己的心態。當一個人願意打開自己,洞察自己,讓自己投入到體驗中,那他就是開工了。

死火

源於香港式粵語。當一個人因為外界的影響,開始灰心和停滯不前,就是死火,就像汽車死火一樣。人的死火,先是心態上的死火,然後是行動上的死火。教練會用這個詞語來描繪對方的狀態,教練本人也會出現死火。死火後需要調整心態才能重新啟動。

九牛之人

來源於一個愛情故事,以九頭牛來比喻人的力量和潛能,九牛之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看人之大就是要把對方看成九牛之人。

照鏡子

以對方為鏡子來照照自己的心態。教練被比喻為一麵鏡子,人們通過教練這麵鏡子,可以看見自己的真實狀態,看見自己的心態是什麼樣的。

海星

同樣來源於一個故事,成為彙才感召營銷中的專指術語,指那些報名參加彙才的訓練而還沒有進入訓練的準學員。

IMO

IMO是日語,原意是地瓜的意思。在一個日本的激勵性故事中,IMO指那些具有愚公移山精神,不斷帶動別人看到新的可能性的人。在彙才的訓練中,指人們在學習教練技術後,感召身邊的人來學習,那感召者就是被感召者的IMO。

人文機構

彙才將自己定位為一間多元化開發人力資本的國際性人文機構,簡單地說,人文機構是全麵發展人的機構。

遷善

語出《易經》“君子以見善則遷”。指心態向積極的方向調整。“遷善心態”是四步教練技巧中的重要一步。

幹擾

指人們內在的影響心態的各種想法和看法。來源於企業教練之父添·高威的一個公式:P=p-i,第一個P是performance,指外在表現和成績,第二個p是potential,表示潛能,i是interference,表示幹擾。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和成績,是他的潛能減去幹擾,幹擾越大,成績就越小。

成功聲明

既是彙才訓練中的一個環節的簡稱,又指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的承諾。表現形式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索取

與付出相對應,指人們在心態上隻想得到。

CT1

Coaching technology one的縮寫,是彙才教練訓練第一階段的簡稱。還有CT2,指第二階段。

Taction

彙才獨創的訓練課程名稱,全稱是Technology in Action,縮寫為Taction,指教練型領導實踐計劃。

首周末

在三個月的Taction中,有三個周末用來集中訓練,分別叫做首周末、中周末和尾周末。

介紹會

彙才教練技術的推薦會。

工作坊

一種專題訓練或研討會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