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生命是一場感召遊戲(1 / 2)

人們為什麼會說“是”

人們對待周圍的事情或人基本上離不開三種心態和形式:接納、拒絕和不置可否。不置可否的事情是人們覺得不重要的,或者不關心的事;拒絕的是那些自己內心不認同,甚至是抗拒的事件和人。人們願意去接納那些在心裏產生共鳴,能夠與自己的想法貼近或一致的人與觀點。

市場營銷是一個讓顧客接納的過程。沒有哪一家企業願意自己的產品被消費者拒絕,沒有哪一家企業願意自己的服務被消費者視而不見。人們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像微風那樣泛不起半點波浪,而是期望有更多的人用他們的讚譽和金錢,用他們持續的購買行動,為自己在市場中的表現投上支持的一票。

過去人們將眼睛緊緊地盯在產品上,無論企業或消費者,都不會離開產品的範疇。今天,市場的競爭和成熟教育和培訓了消費者,他們更加聰明,更加講究,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的經營概念已經從產品這個單一的範圍,擴展到服務和體驗,盡管最終目的也是為了銷售產品,但實現買賣的方式和過程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互聯網企業在納斯達克爭相上市,讓那些認為做好產品就不愁市場,做實業才是做企業的傳統企業家轉換思路。他們不得不承認,資本運作的概念已經在市場上虎虎生風,資本整合的氣勢咄咄逼人,撬動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是市場中的一種潮流,更是新形勢下的一種需要。拒絕的結果可能是企業在不久的某一天被遺忘和淘汰,不置可否的態度意味著企業有可能錯過再次騰飛的機會。無論過去如何成功,無論以前的經驗多麼經典,在潮流的麵前,最好的選擇是接納並迎接。

企業家是最大的感召者,企業家首先要感召的對象應該是他自己。當市場出現轉型,當產品結束了它的生命周期,當行業麵臨重大的改變,當企業從矯健和敏捷變為笨重和遲鈍,企業家都要感召自己看到新的方向,感召自己投身變革,感召自己堅信新的可能性一定能夠出現。企業家在企業內部感召人們建立共同願景,在企業外部感召各種資源支持企業,感召顧客消費產品,在自己的內心自我感召。這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不能馬虎的三門功課,不能抄襲,不能作弊,隻能發自內心,而且伴隨著企業成長的始終。

人們購買產品,是因為他們喜歡產品,人們願意追隨老板,是因為他們覺得老板值得追隨,人們能夠說“是”,是因為他們在心裏的答案就是“是”。無論人們選擇三種態度中的哪一種,肯定與外在的事件和人有關,但外界不是決定因素,讓人們做出選擇的,最根本的還是人們的內心。

內心讓人們選擇自己的答案,內心讓人們選擇自己的理想。任何外界的推動,都抵不上內心欲望的推動,任何外界的驅策,都比不上內心價值和理想產生的動力。無論營銷一種想法,還是營銷一種產品,無論營銷一個城市,還是營銷一個國家,都不能忽略人們的心。隻有當人的內心一起振動,一起共鳴,營銷才最有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