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獨特的文化
沅陵,是一座會呼吸的城市。沅陵,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沅陵,是一座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今天,借助《家鄉情》這個平台,來講述沅陵獨特的地方文化,主要講三種獨特的文化習俗,趕屍,湘西號子,跳香節。風情古樸的沅陵婀娜多姿,充滿現代氣息的沅陵也有她神秘的一麵。
趕屍,也許我們隻在沈從文的小說中聽說過,從來沒有真真實實的見到過。多少人曾想目睹它神秘的麵紗,多少人曾想見識它的魅力,但,也隻是想想罷了。之所以把“趕屍”寫進文章,就是想讓讀者從文字中了解它神秘的一麵,了解它為什麼不被大眾關注,而隻是在小說中出現而已?今天就帶著這種好奇來細細品讀趕屍的神秘吧!
“趕屍”的活動範圍基本限於在湘西山區,也就是說僅僅局限於湘西地區。由以沅陵,漵浦,瀘溪,辰溪這四個地方最具代表性。湘西作家沈從文在《沅陵的人》中描寫了自己回鄉采訪某著名巫師的經曆。沈從文探問“趕屍”口訣,其人答曰:“不稀奇,不過是念文天祥的《正氣歌》”。又請他隨意表演,其人則推托,說:“功夫不練就不靈,早丟下了”。盤桓半日,不得要領。然而,沈從文似從巫師“伏爾泰風格的微笑”看破了玄機:“為了一種流行多年的**,充滿了好奇心來拜訪一個熟透人生的人,問他死了的人用什麼方法趕上路,在他飽經世故的眼中,你和瘋子的行徑有多少不同?”有了這段文字的記錄,趕屍被寫進了書中,讓我們不在對趕屍是否真假有了懷疑。對於趕屍者的體格條件,我自是很好奇,心裏在想,到底是什麼人能夠勝任趕屍重任?原來,湘西民間,自古有趕屍這一行業,趕屍匠從來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接受麵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醜一點。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
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後,還有一項麵試,這就是趕屍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裏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隻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湘西趕屍蘊含的學問還真多,朋友們,是不是特別吃驚?湘西趕屍,多少年來一直掩蓋在湘西那層層疊疊的大山和虛虛緲緲的嵐霧裏,令人深感撲朔迷離而又毛骨悚然,它閃現著光怪陸離的奇光異彩,他們是湘西神秘文化共同體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巍巍武陵,雪峰山,九嶷、衡山、張家界。。。。。。湖南山多,加之湘、資、沅、澧,四水共同彙進洞庭湖,湖南的山脈水係在湖南的版圖上錯落有致的分布著。這些大山河湖,既是湖湘燦爛文化的孕育著,又是湖湘文化的傳承者,一批批與山與水有關聯係密切的山歌號子就誕生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山水間人們的勞動中。2008年10月,央視“心連心”藝術團赴沅陵慰問演出,開場舞就以《三湘號子》震撼全場。在節目現場,充滿激情的山歌、號子,連同那山嶽,溪河圖畫形態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沅陵的山歌號子種類繁多,但,最出色的當數“船工“、“車水”和“盤木”三大號子。凡與行船、放排有關的勞動號子都歸於船工號子,主要流行於沅水及各大支流的辰河,酉水,蘭溪等地。三十年代曾多次水旅沅江的一代文學大師沈從文就有這樣的描述:“在沅水流域行駛,表現的富麗堂皇,氣象不凡,可稱為巨大的船隻,應當數“洪江油船”。這種船多方頭高尾,顏色鮮明。我真感動,我們若是讀到詩。除了到這裏來,別再無有好的地方了,這全是詩。”沈從文的遊離沅江的大量的名篇佐證,滔滔沅水和船工號子見證了江河水運並承載那悠遠古韻、河道清風,留存給今人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和厚重的曆史文化遺產。車水號子主要流行於我縣的張家坪、張家灘、馬底驛一帶。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農民抗旱時邊車水邊唱,唱詞為七字句。領唱者第一句唱前六個字,伴唱者接唱最後一個字,並加上許多襯詞和拖腔,形成完整的樂句。第二句,領唱者唱前四個字,眾接唱後三個字,是一種比較獨特的一領眾和的勞動號子。盤木號子的形成,是因為在古代沅水是重要的通達交通路線,在諸多年之後。就形成了盤木號子,一種文化習俗。沅水是大湘西最古老最險峻的一條河流。在千百年的木船、排筏航運時代,拉纖、搖櫓、喊號子成了船工們的必修課,以“沅水號子”及其支流“酉水號子”為代表的船工號子自然成了漫漫江峽的獨特風景。
古老而神秘的跳香節,你知道嗎?你了解它是怎麼一回事嗎?
每年農曆的九月二十日至十月十日這段時間,是沅陵土家族和苗族最熱鬧的日子。因為這段日子裏,村村寨寨都要舉行跳鄉活動,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慶祝年成豐收,這段日子,統稱為“跳香節”。
每個村寨的跳香活動時間為期兩天,但,具體日子分開了,不互相衝突,這樣做,是為了便於出嫁的女子不僅能參加丈夫村寨的跳香,又可以回娘家參加跳香,同時也便於不同村寨中的親戚朋友互相來往祝賀。
時間不一樣,內容卻不盡相同。全過程可分為嚐五穀、驅七煞、宰六畜三個階段。整個活動,一般從頭天傍晚開始,到第二天淩晨結束。
活動在村寨祠堂舉行,由一巫師唱主角。巫師誦念一個時辰的豐收經後,人們就開始喝米酒、嚐五穀、吃坨坨豆腐,唱歌跳舞,盡情歡樂。高潮過後,複由巫師念經做法,驅除瘟、病、蟲、風、火、水、旱七煞,祈求上蒼來年再給村寨風調雨順,帶來豐收。天將黎明,活動結束,人們紛紛趕回家中,殺豬宰羊,大辦酒席,款待親朋。整個活動,既充滿神秘的苗巫氛圍,又有歡快熱鬧的活潑場麵,起伏跌宕,完全保留了沅陵先民人神共樂的遺風。
跳香節的舉辦旨在借助民族盛會弘揚辛女精神,展現華夏文明,弘揚盤瓠子孫敢改天換地、造福子孫和奉獻精神,彪炳根祖文化,增強民族團結,與時俱進,共創偉業。
古老的沅陵,有它古老的原因,塵封的曆史把沅陵塑造成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年輕的原因,有它年輕的原因,新城的開發讓這個古城煥發新的容顏。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我一直生活的這個小城,也是有故事的小城。獨特的文化,我們彼此珍惜,好好的保護,不會再讓它受傷害,不會像“芸廬”那樣遭受社會的欺壓。作為沅陵人,我們有責任去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那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