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是“百合花婚姻”的年代,那時候的婚禮,是人生中真正的大日子,離婚和婚外戀的浪潮還沒有到來,婚禮上關於“百年好合”的祝願,就是鐵打的規矩,比起過去的那個年代,音樂也開始變得“溫柔”起來,那時多流行粵曲小調、黃梅調,與現代流行歌曲都有很大距離,但同時出現了融會了古典文學以及粵曲小調的文言風格,如《在水中央》《再見楊柳》《等玉人》《雙星情歌》《梨渦淺笑》《知音夢裏尋》等;都是融入大量口語、俚語。那時一首劉文正的《小秘密》,也充分體現了那個年代特有的含蓄音符特有的美,也見證著那個美好而又純淨的年代。
九十年代不僅僅是四大天王鋒芒畢露的年代,香港最有實力的樂隊BEYOND也是九十年代初樂隊的頂尖代表,和很多曾經走紅的歌曲一樣,那首老狼的《同桌的你》傷感煽情,溫和的道德中庸主義加上一點學子氣息,而後卡拉OK文化又“添油加醋”地煽風點火,必定當紅一時地成為不朽的經典。更重要的是這個年代也有了屬於婚禮的特定歌曲,那曲《新婚快樂》讓很多人第一次真正正大光明地釋放了愛的火焰,婚禮的音樂也開始有了個性與張揚。
記得從前聽說英國人,尤其是新娘喜歡在自己喜歡的音樂聲中步入禮堂,無論是什麼樣的音樂,隻要自己喜歡就可以在奏樂師的伴奏下走到新郎身邊,他們想讓那一刻的音樂與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合為一體。有一位新郎很喜愛足球,於是讓自己的新娘在世界杯的主題曲中向自己緩緩走來。每場婚禮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今,已經不能夠單純地用一首來代表一場或一個年代了,今天的婚禮的音樂是多元素的,人們開始模仿西方的婚禮形式,音樂也融進了鋼琴曲等,不同的風格由不同的音樂來表達,有流行時尚的音樂謝霆鋒的《今生共相伴》,還有搖滾麥克-take me to your heart,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約定》《我願意》,還有熱情四溢的艾爾維斯·普萊斯利的《體溫上升》,還有凱迪梅露美妙動聽的《九百萬輛自行車》,另外,瑞哈娜的那首令人感動萬分的《雨傘》,瑪利亞·凱麗的《我就在這裏》等外國歌曲都融進了中國現代的婚禮當中,也許這樣的音樂表達比中國自古含蓄的語言要更直接一點吧。
現代的婚禮更多地也在追求一種別樣的浪漫,在婚禮的歌曲選擇上也不再單一和古板,在每個不同的儀式階段是有不同的曲風出現,例如《FOR THE FIRST TIME》如此抒情和深情款款的歌,適合在燭光儀式時用,在步入會場時《Je m'appelle Helene》就顯得再合適不過了。
現代的婚禮更像一部電影或童話,婚禮的音樂樣式越來越多,去參加婚禮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成為了一種家常便飯,欣賞每一場婚禮讓人賞心悅目,尤其是婚禮的音樂讓人十分喜愛。縱觀中國婚禮歌曲,從最初到現在,多了一份華麗和張揚,多了一份驚歎和複雜,同時也少了一些真摯和純真,少了最初的執著和安定。也許婚禮音樂用這樣特別的方式告別了那個遙遠的年代,但是不得不讓人驚歎時光的流逝和光陰帶給一個國家乃至全人類的變革,中國婚禮的變化與發展無疑是一曲中國婚禮的變奏曲,更是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