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習近平學寫作文:巧講故事 遠勝口號呼喊
作文導寫
作者:牛銳
平常批閱學生作文,發現一些學生寫作文時為了突出中心或強調文章的主題思想,都特別的愛喊一些口號。結果這樣的文章不但不引人共鳴,反而“訓人”的意味相當濃鬱,讓人看了心裏不舒服。還有的同學寫作文時很少引用故事來說理,這樣文章寫的就顯得很鬆散遊離,寫得欠深度、欠力度,沒有說服力,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不會運用娓娓動聽的故事來啟發人、感染人,這樣也就缺少了發人深思,引人共鳴的力量。
我們生活在大集體中,我們身邊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好故事,人人都愛聽故事,好的故事可以凝聚人心,可以扣人心扉。作文中引用一個好故事,它既有利於我們表現中心,使文章水到渠成,同時也會引起讀者的遐想,給人以無盡的感染。
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就善於在文章中講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11次出訪31個國家,足跡遍及亞、非、歐、北美、南美、大洋洲六大洲,並在13國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縱觀這13篇海外署名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呈現出個性鮮明的風格及特點。習主席海外署名文章最鮮明的特點是保持他善於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風格與特點,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動人。習主席曾說,講故事比講道理更好。如他發表在比利時《晚報》上的文章,一開頭就寫到“我曾看到兩個故事”:有位比利時人,從2004年起,一直在中國西南邊陲指導當地農民種植咖啡豆脫貧致富。有位中國人,1990年來到比利時,用高超的醫術,讓眾多患者擺脫疾病的困擾然後說“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從這些故事中“讓我感受到中歐友誼和合作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從2000年前的古絲綢之路走來,讓亞歐大陸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人們攜起手來,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中國人民和歐洲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習近平從故事入手,既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愛好和平、珍惜和平的善意,也形象地表明了中歐友誼和合作的強大力量,既讓聽眾心領神會,又讓聽眾心馳神往,給人以無限的美好願景。
習近平在對馬爾代夫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馬爾代夫《今晚報》和太陽在線網同時發表題為《真誠的朋友,發展的夥伴》的署名文章中也講了讓人聽後為之動情的故事:“中國和馬爾代夫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中國明代,中國航海家鄭和就率領船隊兩度到過馬爾代夫,馬爾代夫國王優素福也3次派遣使者來華。今天,馬累國家博物館中陳列著當地出土的中國古代瓷器和錢幣,成為兩國友好往來的曆史見證。”習主席用這樣中馬人民都熟知的故事來說明中馬友誼來往源遠流長,意在告訴人們中馬人民我們的先輩開啟了中馬兩國友誼的先河,我們這一代人應繼續保持和發揚這種優良的傳統,在新時代裏繼往開來,共創繁榮。這些話雖然習近平沒有明說,但從這些故事裏聽眾都會明白習總書記這些話的良苦用心,這樣要比那種隻呼喊“我們要團結,我們要友好……”這樣幹癟的口號更有感染人的力量。
習近平在斯裏蘭卡仿問時,也在斯裏蘭卡《每日新聞》報上發表文章講述了兩國高僧法顯開啟千年佛緣、鄭和七次遠航的曆史紐帶、患難見真情的米膠協定,以及兩國人民在印度洋海嘯和汶川地震中守望相助的感人佳話;他發表在澳大利亞《澳金融評論報》上的文章,生動列舉了被譽為“光明使者”的澳大利亞眼科大夫格拉翰姆為中國多名眼疾患者進行手術,而當澳大利亞多地遭受嚴重火災時,中方迅速向澳方提供火災衛星數據,施以援手,留下了許多兩國友好來往的佳話。他發表在《新西蘭先驅報》上的文章,生動地寫到:“提及中新關係,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兩幅動人的畫麵”,隨即講了兩國人民在危難關頭相互幫助和支持的故事。這些故事和事例,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東西,它往往帶給人溫暖,觸動兩國人民的情感,喚起人們心中的美好回憶,既“走心”又動心。
縱觀習近平的這些文章,我們發現雖然沒有空洞的說教,更沒有口號式的呼喊,有的隻是一些平實的故事,但讀來卻讓人啟人深思,讓人感動,這也許就是故事的力量吧,也許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領導人,最有魅力的領導人原因之一吧。
習近平的文章告訴我們同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目睹許多事情,這是發表議論的對象,也是產生看法的基礎。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有話可說、有理可講的事情,它可以是應該肯定的正麵事例,也可以是應該批評或引為教訓的反麵事例;最好是那些發生在自己身邊、且較有普遍意義或應引起大家重視、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來寫。身邊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如同學中出現的助人為樂、自覺參加環保活動及抄作業、過生日請客等現象,都可以成為作文寫作的對象。用這些事情來入文,你的文章就會別有天地,讓人刮目相看。如《實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這樣寫的:“我家街口有個啞人賣刀,隻見他將曬衣服用的鐵絲墊在鋼板上,像切韭菜一樣嚓嚓切斷,然後揚起刀口讓人看——刀口完損無缺。在人們的驚歎聲中,刀一售而空。”作者寫作時引用這個故事,既讓文章入題迅速,暗合中心,為下文的寫作埋下好的伏筆,同時通過故事入文,又讓文章充滿趣味,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可謂是一舉多得。
【經典範例】
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 白岩鬆
當今社會生活中,為人處世的一個必備要素就是要具備人格魅力。那麼何為人格呢?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能作為權力、義務的主體的資格,具備什麼樣的人格,也就決定了什麼樣的人生追求和價值目標。如果說人生像一本書,人格就是那書中最具哲理的名言,那最真誠的故事。如果說人生像一首歌,人格就是那最最動聽的音符,那最有節拍的音律。如果說人生像一場夢,人格就是那夢中最美好的情景,那最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