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確中心,定向敘述,深入論證(1 / 2)

明確中心,定向敘述,深入論證

升格作文

作者:程必榮

【文題展示】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70分)

釀酒師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進缸裏,拌上酒曲 ,然後把缸密封起來,讓米與外界隔絕,隔絕外界的喧囂與繁華。一段時間後,缸裏那質樸的米就釀成醇香的酒。這時,幾元錢一斤的米開始成為幾十元、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

上麵的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或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標題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原文呈現】

摒棄繁雜 隔絕喧囂

● 福州一中 遊康傑

大米在酒缸裏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和沉澱,便不再是平凡的大米,而蛻變成醇香濃厚的美酒。(此處應該在引述材料後用判斷句的形式開門見山亮出中心論點,使其突出顯豁)

王澍將自己封藏起來,獨自醞釀沉積,最終鑄就了他的成功——獲得了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從此這項獎項有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所以,需要醞釀和沉積。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學院建築係,畢業前夕,導師特別叮囑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體驗,厚積薄發。”畢業後的整整10年,他沒有參與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放棄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賺錢機會,一直紮根於文化的吸收與探求中,王澍就是默默地沉積了十年才收獲了他的成功。(因為中心論點不明確,本例在剪裁、定向敘述方麵都做得不夠,論據顯得不夠簡潔扼要。況且論據沒有深入分析,沒有進一步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缺少論證的力度)

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中國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學家於敏,也是在這樣的沉澱中孕育著他的成功,他是中國早期的原子物理先驅裏唯一一位沒有留洋經曆的教授,對於自己相對較為薄弱的知識和較為片麵的見解,他不甘於為他人打下手做陪襯,而是隱姓埋名在“酒缸”中醞釀沉澱30餘年,30年來沒人了解“於敏”這個名字,30年後他終於學有所成,譽滿歸來,這是他這種甘於發酵沉澱的精神,讓國人為之動容,終於榮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論據沒集中到一個“點”上,敘例顯得散亂,無序。特別是“對於自己相對較為薄弱的知識和較為片麵的見解,他不甘於為他人打下手做陪襯”這兩句表達欠妥,削弱了事例論證的力度。)

被稱作“嫁給韓國的女人”的樸槿惠,無兒無女,沒有伴侶,沒有父母,有的隻是一顆為韓國人民服務的心,在世人眼裏,樸槿惠似乎永遠擺脫不掉“樸正熙女兒”的光環。然而,這光環既是她的政治資本,也是製約她發展的一個枷鎖。這個身份在她當年被迫離開青瓦台後給她帶來過屈辱,經常使她卷入對樸正熙時代功過的爭議。然而她卻並不在意這些,而僅僅隻是謙虛謹慎的在政壇中積累經驗,磨練意誌,成就了她溫柔、有禮、安靜和耐心,同時又兼具的鋼鐵意誌。(此例論據欠簡潔,沒注意定向敘述闡述觀點,表達的中心依然含糊,模棱兩可。)

不論是建築界的王澍,還是物理學界的於敏,還是政壇上叱詫風雲的樸槿惠,他們所擁有的成功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他們通向成功的方式確是相同的,在困難的境遇之下,不急功近利,唯有摒棄繁雜,隔絕喧囂。(結尾雖然注意點題,但少了卒章顯誌,看不出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這是這篇文章的最大敗筆)

【病文診斷】

本文結構完整,材料典型。之所以被判為二類文下(45分),最大的硬傷就是中心論點不明確。考生雖然選擇了“王澍、於敏、樸槿惠”等較為典型的事例來闡述,但圍繞什麼中心來論證模棱兩可,含糊其辭,這是考場作文中的大忌。主要原因在於:寫之前沒有形成“明確中心論點”的寫作意識,動筆時沒有形成清晰的寫作對象和寫作意圖。為此,在行文時,要用準確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觀點,把表達中心的語句放在突出顯豁的位置,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能清楚地了解作文的觀點或主旨。這在考場作文中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具體方法有開門見山,揭示題旨;有卒章顯誌,畫龍點睛;有段首顯示,反複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