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順手撿漏(2 / 3)

盧燦攤攤手,“圖盧茲瓷廠的收藏,與其超過百年的製瓷曆史,並不相稱,而且這一樓展示的圖盧茲瓷器,也並非精美絕倫。難道托馬斯先生認為我不足以去二樓參觀?這還不是欺負我嗎?”

他調侃式的點明對方用心,算是給對方一個麵子。這讓托馬斯哈哈大笑,“維文先生不僅眼光獨到,而且富有智慧。這種人,自然有資格到我的二樓收藏室參觀的。”

托馬斯叩叩茶幾桌麵,並不因為老仿被挑出來而失落,笑得像頭老狐狸,“維文先生想要去二樓看看,在此之前,我們是不是可以談談您手中那兩套銀器的價格?”

很顯然,那件羅菲尼的花插,他並沒有看在眼中。

“可以,托馬斯先生報個價格吧。我可以保證,會按照歐洲中國瓷現有價格,來換取你祖上留下來的中國古董。”盧燦在看完一樓的藏品後,就已經下定決心交換。

樓上有什麼,還不知道,但肯定精品眾多。隻要看放在一樓的那件三英戰呂布的將軍罐,就可以推測到二樓的東西更好。

要知道,那件將軍罐,二十年後,任何一家博物館,妥妥的國家二級文物。

“六十五萬……”他想了片刻,報出一個價格,稍後又強調兩個詞彙,“美元!兩套!你看怎麼樣?”

這是一個中等偏下的價格,不過也不算太離譜。

盧燦沉吟半晌,抬起頭來,“這個價格不是不可以接受。我有個小小的要求……”

“您說。”見盧燦有答應的傾向,托馬斯立即坐直身子,問道。

“剛才看到保險櫃的一側,有幾幅破爛的卷軸,不知道托馬斯先生舍不舍得……在交易結束後,讓給我,做個紀念。”盧燦讓自己的語氣盡量平穩,波瀾不驚。

是的,剛才托馬斯搬運瓷器時,盧燦已經看到,在保險櫃一層的邊角處,堆放著幾捆卷軸。那是來自中華文化圈的古字畫,而且極有可能是來自皇宮的字畫!

如果說中國古瓷在歐洲還有一點名氣的話,那來自中原的字畫,此時在歐洲,隻能算是“符咒卷軸”。

從七五年年到八零年之間,除了香江的佳士得和蘇富比,有古字畫拍賣,在歐洲,這五年中,兩大拍賣行,竟然沒有來自中國的古字畫拍賣成交記錄!

注意,這裏說到的是“古字畫”,而非現代畫(油畫、水粉、版畫類)。

這五年中,出現在歐洲拍賣會上,來自香江、台島、內陸的油畫、水粉、雕塑,還是有不錯的成交價。

香江水彩畫大師溫少曼,他的畫作,最近幾年在歐洲屢創華人畫作拍賣記錄。

還有,溫少曼的師傅,有著“中國油畫之父”美譽的李鐵夫,他的一幅《遊魚》,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以七十九萬英鎊成交。

旅美華人,中國近現代雕塑第一人的李金發,他的銅雕《生命線》,在一九七七年美國紐約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一百一十三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這些都是中華藝術史上最黯淡的那一時期中,所閃現的幾縷光芒!

這五年間,一共有十七件精美的宋元明清字畫參與拍賣,最終隻成交三件,剩下的十四件,全部流拍。而這三件,全都是小型拍賣公司進行的定向拍賣。

在歐洲,除極個別的中華文化研究者在收藏,可以說,來自中原的古字畫,無人問津。

盧燦熟悉這段曆史,也為此感慨不已——中華民族的藝術影響力,何曾落魄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