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饒老說史(2 / 2)

拉登甲亮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建立了滿者伯夷。

到十四世紀末期,十五世紀初,滿者伯夷王朝發展到最高峰。

以爪哇島的政治、經濟為中心的統一政權的封建國家已形成,並為以後的印尼奠定了基礎,成為印尼曆史上最強大的王國和當時東南亞的海上大帝國。

滿者伯夷信奉印度教和佛教,他的強大,引發周邊各國的心驚膽顫,其中與明朝關係密切的滿剌加。

時任馬六甲國王的拜裏米蘇拉,借助伊斯蘭教徒的幫助--源源不斷的穆斯林聖戰者(來自印度、中國、波斯阿富汗乃至阿拉伯),在與暹羅和滿者伯夷的戰爭中,逐漸占了上風,並最終將滿者伯夷國,拖至衰落。

隨後,印尼馬來亞的小國,就一個個變成伊斯蘭教蘇丹國,包括萬丹蘇丹國、井裏汶蘇丹國、日惹蘇丹國、馬塔蘭蘇丹國等等。

之所以這麼選擇,是有理由的--改宗伊斯蘭教明顯的好處就是不用再受暹羅和滿者伯夷的欺壓掠奪。

最終,1527年,佛教/印度教國家滿者伯夷,最終被一係列伊斯蘭蘇丹國聯合消滅,印尼、馬來亞最終完成了伊斯蘭化。

滿者伯夷的覆滅,意味著東南亞佛教、印度教災難的開始!

極具排他性的伊斯蘭教義,在爪哇、蘇門答臘等地開始統治,他們禁毀佛教印度教卷宗,勒令僧侶改宗、驅散信徒集會、搗毀寺廟禪林。

最終,印尼、馬來亞等地的佛教,遭遇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

靈智會,就是誕生在這種環境中。

最早的靈智會,成立於1543年,由印尼、馬來亞等地的十八位禪林長老發起,並擔任第一屆執事,他們負責保管各地禪林收集上來的各種卷宗、真經以及禪林寶物,以圖複興。

從1549年到1590年的四十年間,靈智會還是很活躍的,他們一共派出十一波使者,出使明朝,寄希望於明朝宗主出麵,留東南亞禪林一條生路。

十一路使者,或遭遇風暴船隻沉沒,或遭遇截殺死於外海,最終隻有五路抵達羊城。

這五路出使的使者都是東南亞的僧侶大德,他們前往宗主國明朝申訴,希望明君主管管,可惜,此時明代海禁政策嚴苛,前後幾個帝王,對自家事情都不遠管理,哪顧得上遙遠的東南亞“屁事”?

而且,此時的明朝,道教當道,對佛教被滅,他們樂觀其成,因此,五路使者隻有1588年(萬曆十六年)的一撥,見到當時的內閣首輔大臣申時行。

《明史》記載了這次會麵。

申時行八麵玲瓏,他當上首輔之後,沒幹別的事情,淨忙活著和稀泥,這種首輔大臣,哪能就這種跨域的事情做出決策?

靈智會的長老們,最終都失望的老死中國。

“靈智會”一詞,在中國曆史上,僅出現這一次,此後再無記載,但在東南亞的許多許多文獻中,多次出現。

這份羊皮卷並沒有太多達卡木長老的信息,記錄最多的還是靈智會的傳承及苦難。

從靈智會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遭遇伊斯蘭教派的殘酷絞殺--成立之初,靈智會擁有三萬多信徒,到1721年陷入最低穀,死走逃亡傷後,僅剩九人。達卡木長老的師祖,就是九人團之一,原本卡拉森一脈的長老,被抓於東爪哇,作為異教徒處置,活活餓死。

環境的惡劣,致使靈智會成員越發謹慎,達卡木長老,將所有秘密全部掩藏在這張羊皮卷中,也不知其他成員是否知道?

盧燦和饒真頤幾人也無從判斷。

“安排人按圖索驥,先去看看?”饒真頤對這批藏經,還有佛門重器,最感興趣,他提議道。

這是必然的,盧燦點點頭。

“這次,我要去!”饒老最近一段時間研究的就是東南亞藝術史,這會兒被這卷羊皮卷弄得心癢癢,見盧燦答應派人去尋蹤,立即嚷嚷道。

這也太著急了吧?這可是盜掘,你一個文學宗師,湊這熱鬧幹嘛?如果真的被印尼當地政府發現,虎博可不好脫身。

好在福伯出麵,他攔道,“一百年都過了,不在乎這十天半個月。讓阿燦安排人先去探探底,摸摸那些東西還在不在。如果依舊完好,我們再考慮挖掘。”

饒老還要爭辯,福伯搶在他開口前,直接拍板,“有具體消息,老饒你再過去。”

從虎博出來,盧燦對身後的阿忠阿木笑道,“通知緬北潘哥和陳曉,有任務,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