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說:“可是,布穀鳥為什不像其他鳥一樣築巢孵卵呢?”
這個問題提出來容易回答起來可就困難了,不過我希望你們總是試著去發現事物的原因。“現在,”一位著名的自然學家這樣寫道,“人們普遍承認,布穀鳥這種本能的更直接而根本的原因是,它不是一天產完所有的卵,而是分兩三天時間來完成。所以如果它自己築巢孵卵的話,那些先產的卵就要放著不孵,否則就會出現鳥蛋和年齡不同的幼鳥和鳥蛋同巢的情況。如果這樣做了,那麼產卵和孵化的時間變得很長,會帶來不便。特別是雌鳥很早就要遷徙,那些先孵化的幼鳥可能就得留給雄鳥喂養。”布穀鳥大約在四月中旬來到這裏,雄鳥比雌鳥來的早。要麼,是這種安排使得鳥紳士們做出這樣失禮的行為,寧願獨來獨往。
要麼,就是因為布穀紳士做好準備急著出發的時候,這些女士們卻發現在離開這個國家之前還有些重要的事要完成,需要整理整理衣裙,而有些討厭的羽毛無論怎麼梳理都不夠服帖。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尊敬的布穀先生和布穀女士沒有一道上路。讓我們假設兩種性別的鳥兒都到了這個國家,假設是4月23日吧。它們自然想有點時間見見麵,無論如何,在它們到這兒後的幾周內,比如到5月15日,都不會有卵可孵。這些卵需要三個星期來孵化,這樣就到了5月29日。幼鳥要在窩裏呆三個星期,期間需要不斷喂食。到了幼鳥可以離巢的時候,已經大約是6月20日了。可是,從可以離巢到能供養自己之前,它們還想讓父母喂自己五個星期,那就得到7月25日了。可這時它們的爸爸媽媽幾乎都不在這裏了,它們已經去了世界上的其他角落。
“噢,可是,爸爸,”威利說,“你要我們記住的那幾行詩——‘七月天,布穀要離遷,八月天,布穀不流連’。現在你又說布穀鳥六月就走了。我覺得你肯定有什麼地方搞錯了。”
我很高興你發現了這個錯誤——如果這是個錯誤的話。古老的押韻詩不見得總是可靠,但我懷疑“八月天,布穀不流連”的意思是說布穀鳥從來不會陪我們呆到那會兒。不過,我一定要記得告訴你們,先離開我們的是布穀鳥的爸爸媽媽,而幼鳥一直要等到九月甚至十月才走,可是那會兒它們都還沒學叫“布穀,布穀”呢。如果你們問我,為什麼老布穀鳥不多待上一陣,等到九月再全家一起走,而不是這麼匆匆忙忙的。我隻能說布穀鳥流行這麼做,布穀鳥當然和其他動物一樣,必須跟著潮流走。琴納醫生是這樣解釋布穀鳥產卵方麵的特殊習性的,我不打算評價他給出解釋是否充分。與布穀鳥的體型相比,它的蛋顯得非常小,是淺灰色的,有少許紅色。
“可是布穀鳥的蛋是怎麼到鳥窩裏的?”威利問道,“因為人們發現有些裏麵有布穀鳥蛋的窩非常小,布穀鳥沒法進去下蛋。”
你說的對極了。我認為已經有證據表明布穀鳥是先把蛋下在地上,然後用嘴把它叼到別的鳥的窩裏的。
“噢,爸爸,”傑克說,“草地上那棵長得很茂盛、樣子很奇怪的是什麼植物?我對它很眼熟,可是不知道它的名字。”
那是一株馬尾(horse-tail,譯注:馬尾,木賊屬植物,因為它們形似馬的尾巴,所以在英文中的俗名就是馬尾。在植物的分類中,它們屬於楔葉蕨綱,是最原始的陸生植物。見互動百科——馬尾),看它的莖上條紋,還有它連接得多奇怪啊。除了有節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是空心的。果實長在頂部;瞧,我搖它的時候從頂上落下了許多粉塵。那些粉塵就是它的果實,人們叫它孢子。每個孢子都是橢圓形的,上麵有四個有彈性的線頭。如果把它放在玻璃片上用顯微鏡去看,你會看到很奇特的景象。這四個線頭可以展開,可隻要我往玻璃片上嗬一嗬氣,它們會把自己纏在孢體上,但隻要濕氣散去,線頭又會在原來的位置伸展開來。
在它們的作用下,孢子可以很有生命力地跳躍著。馬尾的莖有兩種,一種可以繁殖,一種不能。你們手中的這枝是可繁殖的,隻在春天出現。不能繁殖的莖沒有像粉塵一樣的果實,有許許多多一節一節的枝圍繞著主幹排成一排排往上長(即螺旋狀),這種莖能生長一個夏天,有些地方會形成厚厚的殼。感覺一下它的莖有多粗糙。這是因為裏麵含有大量的矽石或燧石成分,因此有些品種的馬尾可以用來拋光。有一種叫“荷蘭燈芯草”,是從荷蘭進口的,人們用它來給紅木、象牙、金屬等物品拋光。大多數馬尾生長在濕地、溝渠或湖邊。有一些卻常常可以在玉米地和路邊看到。這裏的馬尾不超過幾英尺,但在熱帶國家有一兩種馬尾能長到十六英尺高,甚至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