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在人類思想的創新過程中,古老經典總是如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出現代思想。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曾說過,我們現在所能想到的,無不是以往的哲學家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已經說過了的。如同西方人總是回溯到古希臘,印度人總是從古老的《吠陀》中尋找靈感,中國人則總是追溯到先秦文化。

墨學在先秦以後的中國文化的發展中缺乏軸心地位,未能得到封建政治的重視與強化,曾一度中絕。但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的斷裂並不意味著其價值的長久失落,墨學在19世紀末的第一次“複興”便是一個明證。

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哲學的研究、古代思想家和學派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研究隊伍的培養和發展,以及與境外學界的學術交流情況看,對墨家思想的研究和關注,相對儒、道、佛等諸家學說的研究來說,是很薄弱和不足的。儒家的管理思想與方法隨著新儒學的興起與繁榮,已經成為世界管理科學,尤其是東方管理學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原理,而墨家的管理思想與方法是近十年來才受到人們關注的,其內涵與特色以及其現代價值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挖掘與弘揚。

墨子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和邏輯學家。墨子的管理思想也非常豐富。墨子的管理思想,以兼愛、尚同、尚賢為主要特色。挖掘墨子的管理思想對於弘揚東方管理文化、對於促進當今管理科學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對於當今企業管理與行政管理亦具有相當的借鑒作用。張斌峰博士這樣說:“無論從現時代來看,無論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構和科學理性精神的確立,還是從社會經濟、文化的現代化的現實價值層上,抑或是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墨學,墨家學說在建立新的全球社會時,將會比儒學和道家之學可能提供得更多。”朱傳棨教授說:“實際上,不論從曆史上或是從現實上說,借鑒墨家學說的意義不僅不比借鑒儒家學說的意義遜色,而且要比借鑒儒家學說更能貼近當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要求。這不僅僅因為墨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學、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學貫文理、注重實踐、百科全書式的平民聖人,而且,還因為他從當時的政治形勢出發,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為了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出的一套係統的政治理論和政治革新主張。這些主張,不僅在曆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進步性,而且對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本書用現代管理學的體係對墨子的傳統管理思想進行梳理,以期能為新墨學的發展出一點力。

本書為西華師範大學2003年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西華師範大學文件,校科字〔2003〕號)和四川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川教(2005)198號)研究成果,由西華師範大學商學院教師彭雙和西華師範大學後勤集團塗春燕合著。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得到各位前輩、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大力幫助。在此,謹表示衷心感謝。

限於我們的水平與能力,本書在立意、編寫等方麵有諸多疏漏、不足與失誤之處,敬請學界先進與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