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墨子管理思想概述(1)(1 / 2)

第一節墨子簡介

墨學在先秦以後的中國文化的發展中缺乏軸心地位,未能得到封建政治的重視與強化,曾一度中絕。但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的斷裂並不意味著其價值的長久失落,墨學在19世紀末的第一次“複興”便是一個明證。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的大轉型時期,也是我國社會結構大調整的時期。這時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各諸侯國之間攻城略地,明爭暗奪,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兼並與反兼並戰爭。舊的政治、經濟秩序乃至社會倫理秩序漸趨崩解,而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和社會倫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一切都處在迅速的變更和代謝中,正是“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在這新舊社會秩序交替的時代裏,到處充滿著大國攻小國、大家篡小家、強淩弱、眾暴寡、詐謀愚、貴傲賤的不合理現象。這是一個弱肉強食、激烈競爭的強權時代,是一個盛行殺伐之風的時代。在這個極不公平的時代裏,一方麵是當權者的腐敗奢侈、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玉衣錦帛、雕車畫舟,一方麵是廣大平民百姓的深重苦難,他們饑不得食、寒不得衣、勞不得息,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

就是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一位與孔、孟、老、莊齊名的偉大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誕生了。墨子,姓墨名翟,今山東滕州人,是與孔子大約同時的第二個文化巨人。由墨子所創的墨家學派,在先秦時與儒家並稱顯學,《韓非子·顯學》曰:“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子學說經過後世弟子不斷充實、豐富和提高,至戰國末期,“形成以現存53篇《墨子》為文字載體的氣勢磅礴、博大精深的墨學體係”。墨子的思想涉及哲學、倫理、邏輯、教育、天文、數學、物理、工程技術、軍事等各個方麵,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人,充滿著勞動者的實踐智慧和道德理想。墨子生前沒有自己的著作,現今所流傳的墨學思想,大部分是由其弟子記載、整理、編纂而成的。墨家的著述平實質樸,不加修飾,既無華麗詞藻之嫌,又無玄妙高深之辭,更無嘩眾取寵之語。但其中流露出的偉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卻是異常震撼人心的。

墨子是偉大的社會活動家,他出身於平民世家,一生沒有脫離生產勞動。他和他的弟子們始終過著勤勞儉樸的生活,立足現實,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偉大的社會實踐家,曾周遊列國,廣收門徒,施教四方,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利益嘔心瀝血。“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這就是墨子高尚的誌行和強烈的救世主義精神的真實寫照。

墨子與孔子一樣,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淮南子》說他“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論,口道其言,身行其誌”。他不僅自己博學多識,且誨人不倦,廣招門徒弟子,桃李遍天下。據史料記載,墨子弟子多時可達數百人,主要代表者有禽滑厘、田子方、段幹木、高石子、公尚過、耕柱子、曹公子等人,此外還有墨子的再傳和三傳弟子。墨子培養學生有鮮明的政治目的,他想培養一批能夠推行墨家學說的忠實信徒,培養能夠執行墨家主張的實際人才。墨子及其弟子不僅僅上說下教,而且還見諸於行動。在關鍵時刻,墨家學派的成員都能挺身而出,視死如歸,為實現墨家的理想和宗旨貢獻出全部的力量或生命。

墨子還是一位傑出的實踐家、科學家,是我國古代的一位能工巧匠,具有高超的技藝。史書記載了他與公輸般競技的故事。公輸般,姓公輸名般,又稱班、盤、斑,即今廣為流傳的魯班,現在人們均稱其為公輸盤。公輸盤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能工巧匠,相傳曾發明了刨、鑽、鋸等匠器工具,被曆代工匠奉為祖師。墨子與公輸盤是同時代人,相傳他曾與公輸盤比巧競技。《淮南子·齊俗訓》記載:魯班、墨子以木為鳶(yuān,即鷹),在天上飛了三天而沒有停下來。公輸盤曾為楚國製造攻城器械——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聞之,從魯國行十日十夜抵達楚國,與公輸盤鬥智比勇。墨子用小木片製成守城器械,結果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而墨子九拒之。公輸盤攻城之計窮盡了,而墨子守城之策則有餘,終於使公輸般這個赫赫有名的能工巧匠認輸。墨家學派在墨子的影響下,不僅不鄙視技藝和實用技術,而且重視對數學、力學、光學等科學的研究、利用,使墨家在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