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寫道:“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鄧小平同誌曾強調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黨委書記是黨的基層委員會這一班人的“班長”,處於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負有全麵而重大的責任。

我們黨走過的90餘年曆程中,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黨在不同曆史時期都擁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適應革命、建設和改革需要,堅決貫徹執行黨在各個曆史時期的正確路線,擔負各層黨組織領導職責的領導骨幹。

人民群眾看我們黨,往往是具體地從一個一個黨員、一個一個幹部來看。看一個地方工作好不好,有沒有希望,有多大的盼頭,人民群眾總是習慣看那個地方的領導班子行不行、一把手行不行。一把手思想素質如何,工作能力如何,在群眾中威信如何,對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工作好壞具有重要意義。古人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現在大家熟悉的說法是: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大家熟知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天下第一村”的領頭人吳仁寶,農民致富的領頭雁史來賀,連任十二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引發“菜籃子革命”的王樂義,廉潔從政、秉公用權的楷模牛玉儒,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吳金印,頂天立地、敬業愛崗的羅陽,以及深受農民群眾愛戴的幹部沈浩……他們牢記黨的根本宗旨,甘當人民群眾的公仆,在黨和人民賦予重大使命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廉正自守、一塵不染;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他們為當地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

曆史上的華西村,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村子,遠近流傳著“有女不嫁華西村”的說法。1961年,吳仁寶擔任黨支部書記,一直幹了四十餘年。他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創業開拓精神以及過人的膽識、高尚的人格魅力,推動了該村的飛速發展。

七年前,該村就實現了年銷售額超過550億元,每戶都擁有400~600平方米的別墅式住宅,100萬~1000萬元的資產,1~3輛轎車。在一年前,投資30億元,高328米、共72層的龍希大樓已經竣工。

華西村的目標是共同富裕。“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這是以吳仁寶為代表的華西人的豪言壯語。

每一位黨委書記都渴望成為精明能幹、業績不凡、深孚眾望的領導者,黃貴庭同誌正是為滿足黨委書記們的這一美好心願而花費大量心血寫就此書的。作者從以下十八個方麵殷切希望黨委書記自覺、積極地錘煉、修養:政治為要,立德是本;敏而好學,與時俱進;形象良好,眾望所歸;帶好班子,齊心協力;科學決策,精準無誤;求真務實,注重實效;領導關係,諧如樂章;任人唯賢,賢眾政舉;拒腐防變、廉潔奉公;銳意創新,勇於改革;思路寬廣,足智多謀;領導有方,辦事圓滿;思想教育,致力精到;主動溝通,善於協調;講好黨課,聽好黨課;巧於控製,化險為夷;時光如流,寸陰必惜;身心健康,精力旺盛。我們隻有認真學習並篤行不倦,自尊、自重、自省、自礪,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才幹、品位、形象和工作效能,才能為人民群眾多做貢獻而使得人民群眾心悅誠服。

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就已升至全球第二位;2012年6月,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已安全著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7000米級海試成功結束,這些標誌著我國綜合國力又上一個新台階。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當前,我國改革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全麵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迫切要求我們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及機遇意識、憂患意識,我們要更加奮發有為,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確保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如期實現。

在編寫中,作者除了突出堅持黨性這一首要原則外,注重從黨委書記的實際情況出發,突出內容的可讀性、實用性、通俗性。行文樸實無華、言簡意賅、深入淺出、議敘結合。書中穿插了200餘個經典而簡練的案例,或寓言、故事,選了十餘首富有哲理的詩歌。

在職的黨委書記經驗豐富、體會頗多,敬請多提寶貴指導意見,以便再版時請作者認真修訂。

馮東升20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