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身心健康精力旺盛(3)(2 / 2)

一、不腐敗

腐敗要早亡,為什麼?

巴西醫生阿尼塞托·馬丁斯通過10年研究發現:腐敗能導致過早死亡。他把583名被控犯有各種貪汙受賄罪的官員與同等數量的廉潔官員對比觀察,發現前者在任職期內更易死亡或易患重病,前者有60%的人生病或死亡。在生病的腐敗官員中,有53%患了癌症;在死亡的腐敗官員中,有60%因癌症而死亡(見1996年2月26日《新華日報》)。

這類腐敗分子也易犯心肌梗塞、過敏症、腦溢血、心髒病等難治之症。馬丁斯舉了不少例子,其中之一是:有16個因腐敗行為而早死的人,平均年齡隻有41歲。這個發現,很有點人們常說的“惡有惡報”的味道。這位醫生指出:腐敗者早死的原因是心理問題。他說:“當違反社會倫理道德準則時,在精神和身體上就會受到自體攻擊,最終導致生病甚至死亡。

這位“洋醫“的研究成果令人驚心,也令人深思。俗話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一些腐敗分子做了虧心事,內心空虛、憂懼、惶惑、驚恐。看到一些人東窗事發,被逮捕法辦,便整日提心吊膽、喪魂落魄。見到“大蓋帽”,便不由地心跳;聽到警笛響,心神就不安寧,這樣長此以往,輕則神經衰弱,睡眠不安,慢慢傷及心、肝、肺,重則便會誘發癌症。同時,腐敗行為直接有害身體健康;一年到頭,大吃大喝,極易導致胃炎、乙肝、氣管炎、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病症;生活放蕩,眠花宿柳,更免不了會出現泌尿係統疾病,甚至會染上性病、艾滋病。

為了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還是老老實實做人,清正廉潔為好。

二、不縱欲

中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大腦的活動有賴於腎精的充養。節欲可養精,養精才能健腦養神,推延大腦的衰老。過分縱欲,恣意妄為,會傷腎精,未老先衰,頭腦昏昏,智力衰退,精神萎靡,百病襲來,甚至短命夭折。

三、不貪婪

“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貪利者害已,縱欲者戕生”;“奢靡之始,危亡之漸”(漸,在此,是浸的意思),等等。這些古訓都具有現實意義。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衣、食、住、行、醫等正當的需求,但不能離開現實的物質條件過分地追求享樂,更不能把個人的享樂建立在剝削、剝奪別人勞動成果的基礎上。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海難填之輩就是坐在金椅上、躺在銀床上,他一天到晚也是感到不舒服的。女作家孫淡寧一篇題為《錢可以買到什麼》的短文,向貪財者提出了如下的忠告: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

錢可以買的“藥物”,但買不到“健康”;

錢可以買到“美食”,但買不到“食欲”;

錢可以買到“雅床”,但買不到“睡眠”;

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

錢可以買到“娛樂”,但買不到“愉快”;

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

錢可以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

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

錢可以買到“奢侈品”,但買不到“文化”;

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威望”;

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

錢可以買到“軀殼”,但買不到“靈魂”;

錢可以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

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誌”。

我們黨一向提倡艱苦奮鬥的作風,一再要求領導者與群眾同甘共苦,對廣大幹部三令五申要廉潔自律。節儉是一種美德,奢侈是一種陋俗。還是古人說得好:“儉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