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父母被分居,刀光血影喲孝心何堪
莫迪
麵對一輩子強勢粗暴的父親,柔弱受氣的母親,長大成人、事業有成的兒女這樣解決父母的矛盾:讓兩人分居,把母親留在兒子的豪宅,把父親送進當地一所高檔養老院,希望還給母親一個幸福平靜的晚年。
子女的安排,能換來一家人的寧靜和諧嗎?2015年1月,一場殺妻悲劇留給人們沉痛思索……
為弱勢母親抱不平,送父親去養老院
2014年3月的一個下午,正在公司忙碌的董亮接到姐姐董麗打來的電話:“你快回家,老爸又惹老媽生氣了。”董亮連忙趕到父母家,看到姐姐正在勸慰哭泣的母親:“媽,別哭了,這麼大年紀了傷身體!”母親楊敏玉委屈得淚水漣漣:“這日子沒法過,這老頭太氣人了。下午兩點多,你爸午睡起來,說收音機沒電池了,讓我給他拿一個過來,因為在廚房裏忙碌,我沒顧得上,他就追過來罵罵咧咧的,還一個勁讓我滾。我還了一句:這是兒子為我安置的家,你沒權力趕我走。他上來推我,還打了我一拳……”隨後,楊敏玉就撥通了女兒董麗的電話。董麗來後,見母親眼角烏青,連忙給弟弟打去了電話。
董亮連連問母親:“你不是老說我爸的脾氣改了嗎?”母親一聲歎息:“他老了,多年不動手了,可還是天天氣我。他一輩子就這德行,從來沒改過。我伺候了他一輩子,被他欺負了一輩子。現在又動手了……”董亮姐弟感歎不已。
董傳林楊敏玉夫婦,時年都已近70歲,董傳林已退休多年,楊敏玉一直沒工作。夫妻倆養育了兩兒一女,女兒董麗是老大,董亮是最小的兒子,兩人大學畢業後在青海省一個縣級市工作,還有一個兒子董峰在西安。在子女的記憶中,父親脾氣不好,對母親粗魯霸道。喝酒之後經常發酒瘋,打罵母親。董亮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喝酒回來,因為母親開門遲了就挨了一頓打。每次,董亮回家,最關心的就是母親和父親處得怎麼樣,母親總是說:“你爸年紀大了,脾氣好多了,我讓著他,就能相安無事。”隨著年紀增長,董傳林對兒女們也越來越和顏悅色,有時還幫老伴做家務,似乎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暴脾氣,孩子們這才放了心。
董亮姐弟幾個生活得都不錯,董麗和丈夫都是政府公務員,董亮在一家大型藥廠做了幾年銷售後,就自己做藥材生意,收入不菲。2013年3月,他買了一幢別墅後把父母接過來頤養天年。當時他和妻兒生活在另一套房子裏,周末和姐姐一起來陪伴父母。想不到今天父親竟然故態重萌,又動手打了母親。
董亮和董麗一起質問父親:“爸,你怎麼又動手打人?我媽伺候你一輩子,讓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你這麼做不對。”聽兒子教訓自己,董傳林的火也上來了:“咋了?你們想打抱不平?打我給你媽出氣?”董麗趕緊打圓場:“爸,我們的意思是,你立個書麵保證。媽現在年紀大了,萬一你把她打壞了,誰來照顧你?”董傳林不屑地說:“誰稀罕她的照顧,她做的菜十個菜九個鹹,一個不鹹沒放鹽。沒人照顧我拉倒!我去養老院!誰也不指望!”
其實,董傳林的強勢,帶著心虛。隻要兒女們再勸勸,他就服軟了。可董麗和董亮卻認為他是冥頑不化,為母親格外心酸:母親年輕時受氣挨打,現在風燭殘年了還在受罪,他們這些都已長大成人的子女,再不能坐視不管了。
於是,董亮姐弟沒有再繼續和父親溝通,而是私下商量起了對策。董麗提議說,最理智而實際的辦法就是把他們分開,那樣母親就能過舒心的日子了。可分開的話,父親連飯都不會做,該怎麼辦?由於董傳林主動提到了敬老院,董麗就建議把他送到那裏去:“找一家條件好的,裏麵活動多,他愛熱鬧,肯定會喜歡。”董亮有些擔心:“他們這代人保守,他會不會認為我們不孝?”董麗先去征求母親的意見,結果楊敏玉一聽就很高興:“隻要他願意,我樂得一個人清靜。”得到母親支持,董麗主動請纓和父親談談。
不久,董傳林因高血壓去醫院做檢查,董麗陪同前往。父女倆在坐等護士叫號時,董傳林興致高漲地講起陳年往事:“你6歲那年,我出差在外,你媽發電報說你病了,當時大雪封路,長途車停了,我等不及,步行了80公裏趕回來,那叫一個翻山越嶺啊,中途還迷了路。我實在走不動了,可想著一定得回去見我姑娘,就不知哪來的力氣繼續上路……現在老了,不中用了……”父親的講述,董麗感慨萬千,她記憶中的父親,就是粗暴的代名詞,原來自己也被他這樣疼愛過。從醫院出來,董麗挽著父親的胳膊,這也是父女多年來從沒有過的親密舉動。董傳林顯得很高興,話比平時多了很多,董麗一陣酸楚,父親確實老了,也需要子女的疼愛,她沒忍心說出養老院的事情。
這年4月的一天周末,董亮姐弟又相約著回家看望父母。董亮一再問父親表現怎麼樣,楊敏玉隨便說了幾句。沒想到,被董傳林聽到了:“你還告狀上癮了?蹬鼻子上臉!看孩子們走了我怎麼收拾你。”其實,據案發後,董傳林說,他也想和老伴相扶相伴,可他覺得老伴老在兒女麵前說自己的不是,很沒麵子,也很惱火,就隨口發了句牢騷。沒想到,楊敏玉一聽,又在兒女們麵前哭訴一番。吃完飯,拉著兒女們,怎麼也不讓他們走。董傳林指著老伴:“看你這副德行,好像我整天欺負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