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表示,“像‘餘額寶’這些商務模式,跟美國70年代之後產生的影子銀行比較類似。為了防範中國在未來出現這種影子銀行擠兌的情況,央行對餘額寶這種新型互聯網類似影子銀行的業務進行監管,則非常必要。”
至於中國叫停虛擬信用卡業務,原因在於這已經牽扯到商業銀行係統。虛擬信用卡與普通信用卡的本質完全一樣,這種放貸行為則需要接受央行一定的監管,從而避免造成係統性風險。王健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為什麼造成這麼大的負麵影響?這些影子銀行沒有受到這種監管、央行最後貸款人的市場擠兌,造成金融市場的巨大崩潰。”
從目前來看,虛擬信用卡和網絡金融在中國的發展規模都不大,尚不能造成係統性風險,但央行謹慎處理的方式無疑非常必要。就在3月,財經撰稿人達斯(Satyajit Das)在Market Watch撰文指出,中國影子銀行係統不斷膨脹令人擔憂,一旦鏈條斷裂,就將導致整個金融係統,乃至經濟受到巨大打擊的危機,解決方案隻能是大規模的、廣泛的經濟、金融和結構改革。對此,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不可能不擔心。
當中國央行表示“監管餘額寶”的時候,有另外的角度解讀認為,餘額寶觸動了四大國有銀行的利益而遭到封殺。對此,王健表示,“這種看法顯然比較片麵,從央行的角度來看,提出監管是有一定的背景和道理的。”
“作為支付係統來講,既然促進整個支付係統的效率,建議中國確實采用比較開放的方式。但同時,這是比較困難的推導,一方麵要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支付係統;另一方麵的確有一定的金融風險需要防範。”他表示。
比特幣作為支付工具好過虛擬貨幣
近期比特幣市場可謂風波迭起,比特幣價格一周來一路大跌,從上周一的571.23美元下跌到上周六的499.24美元。3月25日,美國國稅局明令發出通知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適用的稅法條款做了解釋,國稅局不僅不承認比特幣為貨幣,並且要求個人擁有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需要申報,進行交易時要征收資產增值稅。
國稅局明令不承認“比特幣為貨幣”無疑讓已成下跌行情的比特幣市場雪上加霜,王健認為,“比特幣取代美元或其他貨幣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他同時舉例稱,美國的曆史上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比如商業銀行各自發行自己的貨幣,但為什麼最後還是由央行發行統一性貨幣?主要原因就是私人部門發行貨幣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不存在最後貸款人的機構,沒有辦法保證被擠兌或是其他行為。這些機構需要要求投資人或存款人有一個信息披露的過程,即這是有風險投資,投資人需風險自付。比特幣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法成為被廣泛認可的虛擬貨幣。
其次,比特幣作為支付係統存在自己的優勢,但去年作為資產來炒作,效果適得其反,反而把它作為支付手段的功能弱化了。比特幣成長為支付工具的第二個條件,就是價格要比較穩定,它的價格上升或下降相對應的應當是市場通脹或通縮。但如果一個係統不停地且大規模地通脹或通縮的話,它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貨幣。
比特幣第三個缺陷則是無法與現有貨幣進行合理兌換。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仍然是基於人民幣,並沒有產生一種新的貨幣。而比特幣作為一個新興貨幣,除了支付之外,目前還無法做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價格尺度。例如互聯網金融在中國使用人民幣、在美國使用美元,如果比特幣不能在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價格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價位的時候,比特幣的價值其實也被削弱了。
在去年5月巴菲特大會上,巴菲特表示:“我不知道比特幣是什麼,我可不知道它為什麼值這麼高的價錢。”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更是直截了當地表示,“比特幣是個泡沫。它應該有自己的內在價值,你不得不拚命展開想象力去考慮比特幣的內在價值,但我可想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