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財富管理&餘額寶篇(11)(1 / 2)

“互聯網金融不可能解決金融業的所有問題,但由於它的存在和崛起給我們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理念,我們理所當然地歡迎。互聯網金融帶來的革命和顛覆,都是對原先金融業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轉變,不等同於傳統的金融業從此會蕩然無存。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互相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實現強強聯合。”

美聯儲如何對待餘額寶

文/段皎宇

供職於新浪財經舊金山站,負責美國財經新聞報道和機構合作。從事多年互聯網市場管理工作,曾就讀於斯坦福商學院。

在最近的中國互聯網江湖上,最熱門的話題當屬“央行監管餘額寶、叫停虛擬信用卡”。成長中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在思索,第三方支付路在何方?互聯網金融是否已觸及央行監管底線?而過早的監管會不會扼殺互聯網的創新?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多次表示,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並明確表示,不會取締餘額寶,對餘額寶等金融業務的監管政策會更加完善。副行長易綱表示,要支持容忍餘額寶等金融產品創新。那麼在互聯網發展最早的美國,美聯儲是如何監管類似的業務呢?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IT創新大潮曾經帶來類似的經曆,這樣的創新被美聯儲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大類問題,並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對待。一方麵,就是第三方支付,如PayPal、比特幣等基於互聯網的新興支付方式,對以往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但大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另一方麵,則是基於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之上,產生了類似於“影子銀行”的係統。

針對如上兩種情況,新浪財經對話美聯儲達拉斯分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聯儲是如何對待美國的“餘額寶”,如何對待互聯網金融衍生出的“影子銀行”的。

對第三方支付說YES

針對第三方支付,達拉斯聯儲高級經濟學家王健對筆者表示,“美聯儲對此采用允許其自由發展的觀點。尤其在美國,美聯儲沒有法律的權力來禁止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現,隻要沒有對整個金融係統造成係統性風險。”

就在2013年11月18日參議院聽證會上,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經表示:美聯儲無權直接監管虛擬貨幣,並認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擁有長遠的未來,或許有朝一日能成為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的支付體係,並為比特幣送上謹慎的祝福。

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美國人不僅可以通過PayPal、比特幣等進行電子支付,並且像沃爾瑪、Macys、Bloomingdales等大型商場、各大服飾品牌等都提供自己的信用卡業務,以此更快速地方便用戶支付,並方便與用戶交流提供最新信息。

而美聯儲對此的態度是,第三方支付方式是個自由的市場,隻要你不存在欺詐行為,任何組織和企業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支付方式,無論是支付還是提供短期信用,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整個支付係統的效率。同時,美國也從來沒有任何法律允許美聯儲封殺或取締這種業務行為。

對於第三方支付方式的衡量標準,央行則是從“是否合法”的角度來看,因為這種方式很容易出現欺詐等行為。同時,作為一種支付工具,是否能夠提高整個支付體係的效率,這是判斷這種支付工具是否應該受到鼓勵和支持的標準;同時,這種支付方式要與投資行為區分開,央行應對投資行為進行監管。

王健對筆者表示,“從這種角度來講,中國互聯網的支付方式是一種探索,也提高了整體支付係統的效率,這些應該得到政府的支持、央行的認可。”但他同時強調,“隻有產生於影子銀行的這種業務,對整個金融係統造成一種威脅和風險,這時美聯儲有職責和權限對此進行幹預和幹涉。”

嚴格監管“影子銀行”

正是基於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的興起,在美國70年代之後,互聯網金融產生了類似於“影子銀行”的係統。對於這種類似於傳統商業銀行的“影子銀行”的運作,美聯儲則采取毫不留情地嚴格監管。

70年代以後,美國產生了很多像貨幣基金這些影子銀行體係,主要的背景是美國不允許對這些短期的存款支付利息,這是市場化的一種表現,也是跟中國現在的背景一致的。由於市場的價格沒有反映出資金的真實價格,這時就會產生一種新的影子銀行體係,那時候美國出現的貨幣基金,就是把銀行的短期存款吸納進來投資到更為長期的資產,如政府債券之類。這與目前餘額寶的運作方式非常類似,產生的背景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