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財富管理&餘額寶篇(10)(1 / 2)

再比如,本來餘額寶發展平穩,而一些專家竟然呼籲取消餘額寶,一些監管部門竟然說要嚴格監管餘額寶以及要將其轉到一般性存款裏。這些輿論和聲音一旦導致客戶恐慌性提取餘額寶資金,發生擠兌風險誰負責呢?金融業是高風險、高敏感行業,一個謠言特別是影響力大的專家以及監管部門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導致擠兌風險,而這種擠兌風險,無論多麼健康的金融機構都難以抵禦住。

就拿全國人大代表王景武要給互聯網新金融套上“韁繩”的兩條理由中第一條來說吧。“互聯網金融風險隱患多,對金融穩定影響大”。至今沒有看出互聯網新金融對金融穩定影響大在何處?其舉出的幾個例子也都是零打碎敲、以偏概全、完全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是由於自己不懂,產生了自己嚇自己的情況。

互聯網新金融誕生於市場,發展於市場,透明、公開、陽光,特別是市場責任主體非常明確明晰,即使發生一定風險,承擔風險的責任主體絕不會缺位,更不會像國有金融企業的壞賬損失等風險賴到國家頭上,讓國家埋單,最終還是全國人民埋單。

又比如備受關注的餘額寶風險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2月28日表示,餘額寶在目前市場環境下風險基本為零。餘額寶90%以上的資金以協議存款的方式存入銀行,因此,問餘額寶的風險有多大,就等於問銀行倒閉的概率有多大。一語中的,說出了餘額寶到底是否存在風險和風險大小的根本。

鈕文新等社會專家、銀行業協會的金融家以及個別人大代表在根本就沒有識別清楚“餘額寶們”的風險大小情況下,就匆忙疾呼監管餘額寶等互聯網新金融,隻能讓人們認為其是以風險大為借口打壓互聯網新金融,維護傳統壟斷死板僵化的舊有金融體製。

目前世界上尚沒有出台一部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和規則。不是發達國家反應滯後,而是這本身就是發達國家對待創新的思想,即讓一個創新充分發展,給其足夠的包容和發展空間,同時讓其問題充分暴露,使得監管部門對問題完全認識觀察清楚後,再出台監管措施不遲。這才是對創新的保護性包容性監管。

央行副行長劉士餘是開明的。他此前公開表示:“目前對互聯網金融的評價,無論好壞都還缺乏完整的時間序列和相應的數據來支持,還需要一定發展觀察期,在觀察期之內要體現包容。”

互聯網金融的誕生沒有花費政府財政一分錢,不需要政府財政有任何傾斜和注資,卻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最為頭痛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惠及了普通民眾的利益。這就是市場機製的威力,這就是本屆政府致力於放權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魅力。有關監管部門不但不應該著急監管,而且應該保護好、發展好、引導好!

因此,全國人大代表不必著急提交對處於萌芽、起步階段的互聯網新金融的監管提案。

兩會已經召開,各大門戶網站都在征集對總理的建言,筆者給李克強總理的建議是,不必著急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給互聯網金融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包容性,給監管部門以充分的觀察期。

餘額寶該向美國學習哪些經驗

文/孫思遠

華爾街媒體人,供職於新浪財經紐約站。互聯網金融千人會(IFC1000)華爾街分會執行秘書長。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係。

隨著餘額寶的資金規模日益膨脹,有關互聯網金融的討論也愈發熱烈。就在民眾為餘額寶的便利和高收益歡呼之時,“取締”、“改革”等字眼也開始充斥各大媒體首頁。

曆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理財產品獲得過如此廣泛的輿論關注。在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的美國,互聯網金融概念幾乎引不起什麼主流關注,就連理財產品的發展也一直不溫不火。究竟是美國人不解風情還是中國人反應過度?歸根結底,餘額寶的問題早已超越互聯網和金融的討論範疇,成為中國特色的社會問題。

中國高儲蓄率下的個人理財困境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自己存錢應對養老、教育和醫療支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連老齡委的官員都站出來說:“養老責任不能全靠政府。”中國社會福利的匱乏令民眾不得不自尋理財渠道,以實現財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