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多年來股市萎靡不振,樓市受到政府調控影響,投資屬性逐漸淡化,銀行存款利率跑不過通貨膨脹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餘額寶的橫空出世滿足了民眾日益迫切的理財需求,高息、便利、免手續費等典型的互聯網特質,注定了其爆發式的發展軌跡。
相比之下,美國人的消費和儲蓄習慣則是截然不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中國2013年儲蓄率(國民儲蓄總額占GDP比例)為51%,而在美國這一數字僅為17%。
究其原因,完善的社會福利體製,為美國消費主義盛行打下了堅實基礎;健全的個人信用體係,令美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寅吃卯糧。但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大部分美國人也因車貸、房貸、學生貸款成了“月光族”。對於美國人來說,理財是為了按時還貸、避免入不敷出,而並非儲蓄增值。
美國的互聯網金融為何火不起來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大熱的同時,人們不禁疑惑:在金融與互聯網行業最為發達的美國,為何互聯網金融卻火不起來?事實上,矽穀與華爾街從一開始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美國的金融業早在18世紀末由時任美國財長的亞曆山大·漢密爾頓開創,至今已輾轉兩百多年曆史。而互聯網最早的TCP/IP協議在上世紀70年代由美國軍方設計,90年代才慢慢進入民用領域,是標準的後起之秀。當互聯網意識到要進入金融業時,華爾街的行業格局早已形成,根本無從插足。
反觀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剛剛成立,到1994年中國已正式獲準加入互聯網。某種程度上,中國金融業與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幾乎是齊頭並進,不存在誰的根基更牢固。
另一方麵,美國的金融業監管極為嚴格,這包括了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美國的網上銀行早在90年代後期就已十分繁榮,但從一開始互聯網金融就麵對與傳統銀行同樣的監管。相比之下,阿裏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在幾乎沒有監管的情況下,通過各種非常規手段吸引資金,受到嚴格監管的傳統銀行被綁住手腳,隻能自認倒黴。
餘額寶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結束
明眼人不難看出,餘額寶的模式注定不能長久。盡管適度競爭有利行業發展,但就目前的競爭態勢來看,互聯網企業相較傳統銀行,擁有太多的不公平競爭優勢。銀行的存款利率被政府控製在3.5%,而阿裏巴巴利用平台優勢和監管缺位,高息攬儲。儲戶源源不斷把錢從銀行賬戶轉到餘額寶,對傳統銀行業來說,不改變現狀等於坐以待斃。
而持續吸入資金的餘額寶,也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如不納入監管範圍,將是監管層的嚴重失職。可以預見的是,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時代漸入尾聲,爆發式增長將逐漸趨緩並歸於正常。
對於餘額寶的前景,美國Cuttone &; Company資深副總裁凱斯·布裏斯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在中國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管,這一方麵成就了其爆發式增長。但另一方麵,從美國的經驗來看,不對金融業實行嚴格監管容易造成災難性後果——1929年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即是過度繁榮之後,監管鬆懈釀成的惡果:“我相信中國已經出現了互聯網金融欺詐的案例,即便現在沒有,以後也一定會出現;中國監管層在鼓勵餘額寶發展的同時,一定要加強監管,避免出現災難性後果。”
互聯網金融顛覆銀行業是偽命題
在適者生存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隻有作風最彪悍、行動力和創新意識最強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而習慣了壟斷和高利潤的傳統銀行業,在養尊處優下已喪失戰鬥力,麵對身經百戰如狼似虎的互聯網巨頭,毫無招架之力。此次以阿裏巴巴為首的互聯網巨頭進軍金融業,就是互聯網行業對金融業的一次完美突襲。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互聯網和金融行業都各自有其不可替代性,討論互聯網金融能否顛覆傳統銀行業實則是個偽命題。
一個多月前,我曾在冬季達沃斯論壇對話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以劉主席對互聯網金融的點評做本文結語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