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方位審視中國經濟新動力源(1 / 3)

全方位審視中國經濟新動力源

特別策劃

作者:李拓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戰略構想和戰略上的謀篇布局正在形成新的發展戰略製高點和戰略驅動力。經濟結構的調整將產生新的功能,將會給經濟增長帶來結構性動力。外交政策的新舉措為發展進一步拓展了國際空間……新的發展動力正在不斷聚集,上揚的勢能正在聚集和形成。

【關鍵詞】發展 新動力 中國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戰略構想正在形成新的戰略驅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戰略構想和戰略上的謀篇布局正在形成新的發展戰略製高點和戰略驅動力。“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將在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上謀劃新格局,在經濟、政治、法治等領域開辟新境界。經濟自身有其獨特的規律,當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與之相適應的各種要素也聚集到了一定邊際和臨界點,再聚集就可能出現亂象,這時候就必須在戰略上做出調整,尤其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平台期。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出現飛躍。而這一輪經濟發展的戰略動力恰恰來自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戰略調整。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提出停止使用“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全黨全國工作的重點放在經濟建設上來,在戰略上為新的發展要素開辟了空間,創造了條件,產生了強大的戰略驅動力。

今天在新常態下的戰略調整非常像改革開放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戰略調整。這種戰略調整在一段時間進行消化後,將形成激活新的發展要素的綜合推動力。十八大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改革描繪了藍圖,十八屆四中全會為發展製定了法治框架,加上全麵從嚴治黨,這四個方麵構成在原來基礎上的新的戰略調整和謀劃。它的政策聚合效應和功能將逐步顯現。隨著改革向深度推進,可以預計將產生新的發展動力,就像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改革開放產生的政策效應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將釋放出巨大的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戰略動力。

政治環境的不斷優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政治動力

反腐敗在一定程度上為新的發展清理了空間,並正在形成進一步推動發展的新的政治生態,從而助推經濟進一步釋放活力。

腐敗是一種嚴重阻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政治毒瘤。在這種政治環境中,官員在幹事的同時,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會想辦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尋租和舍租,而商人也在想辦法為自己的發展尋找庇護,想辦法去賄賂手中握有權力的官員,為自己的商業活動尋找便利。

這種情況看似官商雙方都得到了好處,經濟也發展了,但其實是一種假象。官員不是想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經濟主體創造條件,而是想辦法為自己的利益去幹事,試想政策環境怎麼能得到改善?商人不是想辦法去經營,而是想辦法去賄賂官員,企業的創新和潛力怎麼能夠實現?商人大量的時間用來和官員吃喝拉關係,哪來的時間和精力搞好企業的節約、改造和創新?官員大量的時間用來和商人勾結,哪有時間和精力為眾多需要提供政策服務的百姓服務?這種現象勢必導致多數企業主都想辦法去賄賂官員,從而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加大企業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社會交易成本。這種腐敗不下大力氣鏟除,交易成本將會居高不下。因此,重拳反腐是經濟發展的利好消息,它將進一步清理政治環境,改善政治生態,為經濟發展創造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進而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和企業成本,為經濟發展注入政治動力。

結構調整給經濟增長帶來結構性動力

經濟結構調整就是淘汰落後產能,以新的低能耗、低汙染、高科技含量、高勞動者素質的新型企業來取代落後的企業。這在發展戰略上是沒有錯的。但是,結構調整也確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甚至還有相當長的陣痛期。

從勞動者角度看,勞動者必須適應新的產能對知識、技術和能力等方麵的需求。如果不抓緊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從事更高級勞動的技巧,他們就會被淘汰。要想適應新的勞動狀態就必須學習、培訓和提高,而這又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企業來說,落後的產能被淘汰了,新的設備和生產線引進了,一係列新的生產知識、規章製度都需要熟悉或逐步建立,這也需要時間進行消化和更新。從一般意義上說,所有的新生產線都需要知識結構和規章製度的更新,而更特殊的產業和行業,更需要包括轉變思想在內的全方位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