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增長動力的演進邏輯(1 / 2)

經濟增長動力的演進邏輯

特別策劃

作者:趙振華

【摘要】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僅僅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的動力發生新的變化,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改革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結構優化和調整成為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新經濟增長點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關鍵詞】經濟增長 改革 結構優化 新經濟增長點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改革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斷地深化以經濟體製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改革,不斷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重要特點就是“放”。農村改革實質就是把傳統的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土地轉變為集體所有、農民自己經營,農民種什麼自己說了算,賺了賠了都是自己的事,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從而激發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國有企業改革實質就是把原本屬於企業的權利放歸企業,由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麼生產由企業說了算,其結果是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所有製改革實質是放手發展民營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此等等。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誌,全麵深化改革拉開序幕,本輪經濟體製改革的突出特點就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歸根結底就是要簡政放權,無論是對政府的正麵清單還是對企業的負麵清單,無論是下放和取消行政權力還是工商注冊製度便利化等等,目的都是要為已有的企業鬆綁,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便利條件。從改革的結果來看,2014年我國新注冊企業同比增長45.88%,2015年上半年我國新登記市場主體達到685.1萬戶,日均3.8萬戶,市場活力得到了釋放。

要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引入競爭,不僅僅可以增加市場主體,更重要的是對原有的企業形成外部壓力,促進企業提高經營效率,提高服務質量。

改革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斷地深化以經濟體製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改革,不斷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誌,拉開了全麵深化改革的序幕,本輪經濟體製改革的突出特點就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歸根結底就是要簡政放權,無論是對政府的正麵清單還是對企業的負麵清單,無論是下放和取消行政權力還是工商注冊製度便利化等,目的都是要為已有的企業鬆綁,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便利條件。從改革的結果來看,2014年我國新注冊企業同比增長45.88%,2015年上半年我國新登記市場主體達到685.1萬戶,日均3.8萬戶,市場活力得到了釋放。

結構優化和調整成為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經濟結構既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也是衡量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標誌,合理的經濟結構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反之則阻礙經濟健康增長。通過經濟結構變動可以看出經濟增長動力的變化。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從增速來看,第一產業增長3.5%,第二產業增長6.1%,第三產業增長8.4%,由此,意味著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加大,經濟增長的動力由過去的以第二產業拉動為主向第三產業拉動為主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高度化,意味著能源、資源消耗強度進一步降低,因為與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單位GDP能耗和資源消耗要低得多。近年來,不僅生活型服務業在快速發展,生產型服務業也在快速發展,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從產業內部來看,無論是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技術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