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難民潮緣何遭遇“尷尬”
熱點述評
作者:丁純
【摘要】歐盟及其成員國被不斷加深的難民危機程度、持續擴大的難民規模和不斷出現的慘案與人道主義災難逼迫著,亦步亦趨地被動應對,且處於各國分散應對、缺乏整體協調的尷尬局麵。
【關鍵詞】歐洲 難民 歐盟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D55 【文獻標識碼】A
今年夏天,對歐洲來說,煩心事可謂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11日歐盟、歐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和希臘激進左翼聯盟政府達成第三次對希臘的救助協議,希臘“退歐”的警報得到緩解。正要暫舒一口氣之時,洶湧而至的難民潮又令歐洲陷入另一場危機。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八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難民問題將成為歐盟嚴峻挑戰,甚至比希臘債務危機更嚴重。”
難民潮規模大、慘案多,是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
此次歐洲難民潮有如下特征:其一,難民數量規模大、途中慘案多。據聯合國難民機構的數據: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萬難民和非法移民經過地中海等渠道湧入歐洲,有2500多人在途中喪生,而去年全年總計隻有21.9萬和3500人。今年4月意大利瀕臨地中海的蘭佩杜薩海岸附近,偷渡難民800餘人因船隻翻沉而葬身魚腹,8月維也納附近高速公路汽車70餘人窒息而亡,9月令全球扼腕垂淚的幼童溺亡土耳其海灘,一樁樁慘案顯示:難民遷徙途中,可謂海上、陸途噩耗連連,係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
其二,此次難民大多為戰爭難民,而非經濟移民。略加統計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近期大量湧入歐洲的難民主要是戰爭難民,大多數來自於近期戰亂頻仍的敘利亞、利比亞和阿富汗,隨著伊斯蘭國勢力範圍的擴展而不斷增加。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估計,今年以來,經地中海等湧入歐洲的30餘萬難民中,近80%來自敘利亞。
其三,此次難民危機,波及歐盟成員國多。直接波及的“第一線”國家不僅有傳統的難民湧入國家意大利、希臘等,更有匈牙利等中、東歐新成員國;各國表態謹慎,難以迅速作出聯合應對、相互協同的決定,並高效地付諸行動。呈現給世界的是:歐盟及其成員國被不斷加深的難民危機程度、持續擴大的難民規模和不斷出現的慘案與人道主義災難逼迫著,亦步亦趨地被動應對,以及各國分散應對、缺乏整體協調的尷尬局麵。
縱觀此次難民潮的緣由,應該說,主要不是為追求經濟和生活福利而引起的“經濟移民”,而是由戰亂和社會動蕩衍生出來、兼具求富的求生難民。這顯然與前段美、歐強力幹涉西亞、北非國家內政,推動“阿拉伯之春”,以及更早時候進剿阿富汗塔裏班等,造成敘利亞、利比亞和阿富汗等西亞、北非等地區的戰亂、衝突頻仍,極端的伊斯蘭國(ISIS)趁機做大、民生凋敝直接相關。某種程度來講,美、歐為首的一些國家在這一問題上,是典型的“始亂終棄”,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屬於“自食其果”。當然,難民會集中湧向歐洲,也與歐洲經濟富裕、生活水平較高,以及曆來崇尚和標榜“平等、自由和博愛”、具有接受和資助難民的曆史有關。大量難民不願在匈牙利等國歇腳,而是直奔德國等歐洲核心國家,對此作了很好的腳注。
歐盟及其成員國應對難民潮遭遇兩難
今年早期就開始出現的難民潮,給目前深受歐債危機荼毒和疑歐、脫歐等反一體化思潮上升,及極端排外勢力困擾的歐盟及其成員國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對各國繼續走歐洲一體化的決心、在歐盟旗幟下統一行動的意願,以及作出必要犧牲、貢獻與妥協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無疑,此輪二戰後歐洲遭遇的最大難民潮,給歐盟及其成員國帶來極大的“兩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