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衛興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1 / 2)

衛興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思想名家

【人物簡介】

衛興華(1925— ),山西省五台縣人,中共黨員、教授、經濟學家。1952年於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81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1984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曆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係係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理論經濟學分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總編等職。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4、2005年分別被聘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政治經濟學教材編寫組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題組主要成員。200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教授稱號,2009年被授予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一級教授稱號。曾任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科規劃小組成員、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現兼任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等職。

“不改初衷,砥礪前行”,始終站在經濟理論研究前沿

1925年,衛興華教授生於山西省一個窮鄉僻壤的農村——五台縣善文村,祖輩世代務農。父親上了幾年小學,初通文字,希望子女們能夠上學讀書,在衛興華不到6歲時就送他上了村小學。衛興華在考試中始終名列前茅,後去東冶鎮沱陽高小讀書。“七七事變”後日軍占領東冶鎮,衛興華被迫輟學回村務農,但求學的渴望始終縈繞腦際。1942年,衛興華失學四年後考入東冶鎮高小附設的中學補學班,他將以前小學老師給他起的官名“衛顯貴”改為“衛興華”,以表示抗日救國、複興中華之意。後來,因為不願受侵略軍管製下的奴化教育,衛興華來到晉西隰縣,考入進山中學,並於1946年在太原參加黨的地下工作。他曾經被捕,但嚴守了黨的機密,後轉至北平。1948年11月,衛興華回到解放區,進入華北大學學習。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大學建立,衛興華轉讀於該校經濟係。1950年人大成立政治經濟學教研室,衛興華被遴選為人民大學的首屆研究生。

在改革開放前的30年中,衛興華經曆了政治生活和教學研究工作中的風雨與坎坷。1957年他被劃為“中右”,曾兩次被下放勞動。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被打成叛徒、特務,遭受到精神和肉體的多年折磨,還經曆了走“五七”道路的特殊曆史時期。即便如此,在改革開放前的“左”風年代,他沒有發表過宣傳“三麵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文章,也沒有參與各種“大批判”事項;即便經曆了各種政治運動的風風雨雨,他鑽研探索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熱情並未消減,他繼續在學術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改初衷。

改革開放後,衛興華的教學研究工作重新煥發了活力。隨著改革的推進和深入,一係列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提了出來,經濟理念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日趨緊密,衛興華的研究內容也逐步擴大。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經濟改革與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麵,他既根據教學與研究的需要,力求深入地闡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有關經濟理論,又經常針對他認為是顯然錯解或誤解了經典作家的觀點進行討論與爭鳴;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方麵,他既從正麵探討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問題,又針對他認為是不正確的見解提出質疑和辯駁;在經濟改革與發展領域,他在諸如計劃與市場的關係、國有企業改革、收入分配以及經濟增長與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麵都有係統研究和自己的獨立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