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最新表現形態(1 / 2)

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最新表現形態

中外思潮

作者:楊軍

【新聞背景】

●2015年8月30日晚11點56分,新浪微博認證用戶“盛大林”(認證身份為知名雜文家、時評家、書法家、河南日報評論員)發表一篇微博,內容是“北大副校長梁柱:盲目追求真相不講立場就是曆史虛無主義!”並附了一張梁柱講話照片。該微博引來大量網友關注,不少大V們對梁柱先生提出了尖刻批評乃至謾罵。

●後來新聞跟進揭出的事實令人大跌眼鏡:梁柱先生並沒有表達過此言此意,這是個別“標題黨”在轉發梁先生某篇文章時所篡改擅加,而網絡大V盛大林在通過微博轉發時根本沒有查閱核驗,其他貌似義憤填膺的大V們除了諷刺挖苦謾罵,沒有一個人去探究真相究竟如何……而最讓圍觀網民看不慣、弄不明白的是,在“辟謠與真相”找出原文、貼出真相之後,心虛的盛大林雖然刪除了微博,但更多轉發、謾罵、起哄者卻沒有跟著厘清事實,甚至沒有一個大V向梁柱先生道歉。

●梁柱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曆史虛無主義就是指對我們自己的曆史、對民族的文化采取輕蔑、否定的態度。曆史虛無主義者們往往打著‘反思曆史’‘還原曆史’的旗號,任意歪曲史實,顛覆科學的曆史結論,製造思想混亂,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迷惑性和滲透性”。

【摘要】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發展蔓延中出現了新特點,表現為以學術研究構建關於中國近現代曆史的新話語,以個體記憶替代、改造國家民族的整體記憶,以娛樂化方式褻瀆曆史的莊嚴,以反批判爭奪關於曆史虛無主義的話語權這四種表現形態的結合。對此,必須用“組合拳”來應對。

【關鍵詞】曆史虛無主義 表現形態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圖分類號】D09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曆史虛無主義思潮不斷蔓延,從學術研究走向日常生活,從專業知識分子走向普通大眾,浸潤多個領域,日益呈現多種表現形態。不同的表現形態相互支持、相互補充,成為曆史虛無主義思潮發展的新特點。

以學術研究構建關於中國近現代曆史的新話語

學術研究是曆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一個基本表現形態。曆史虛無主義的學術研究抱持特定的旨趣,以“反思曆史結論”,“創新”曆史觀和曆史研究,“追問曆史真相”為基本方向,對中國近現代曆史,特別是中共黨史、新中國曆史和人民解放軍曆史,從宏觀到微觀都進行重新研究和評價。

其一,顛覆曆史觀。曆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結論,首先是從根本上否定唯物史觀。反對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主張“價值中立”,以“超然的客觀主義態度”來評說曆史。具體到研究中國近現代曆史,製造現代化範式與革命範式的對立,將革命史觀定位於“意識形態產物”,否定其科學性。

其二,轉換研究方法。曆史虛無主義反對階級分析方法,徹底背離曆史辯證法的要求,走向形而上學。從現象中發掘“真相”而忽視本質,以曆史片段和細節來描述全局,用當今的標準要求曆史人物,依靠研究者的主觀推斷來確定曆史人物的心理和言行,混淆曆史發展的支流與主流,用碎片化的事實來否定曆史發展規律。

其三,建構關於中國近現代曆史的新話語。在研究的基礎上,曆史虛無主義建構起一套新話語,其核心內容是否定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發生的曆史必然性,否定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理性,宣揚中國共產黨的曆史是“陰謀史”、“權力鬥爭史”,新中國的曆史是“苦難史”,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罪惡深重”。按照這些核心理論觀點合乎邏輯地推演,必然得出對中國現實政治製度和發展道路的否定性判斷。

這樣,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從曆史觀、方法論到具體研究,都對馬克思主義史學及其關於中國近現代曆史話語全盤否定,以具有一定學術性的敘述方式,在“再現曆史真相”“重評曆史”中表達了政治訴求,並為曆史虛無主義其他形態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以個體記憶替代、改造國家民族的整體記憶

近些年來,圍繞中國近現代曆史,我國出版了大批曆史回憶錄、日記、人物訪談錄和曆史雜談等書籍,一些電視台和網站也開辟了“講述”之類的欄目。在一些專業人士鼓噪和媒體炒作之下,這些書籍不僅成為圖書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商品,相關節目欄目廣受關注,而且它們被賦予曆史的闡釋權,成為曆史真相的證據、重評曆史的標尺。比如,根據《蔣介石日記》, 要“改寫中國近現代史”;根據一些人的回憶錄,飽受列強欺淩、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民國成了“值得緬懷”“充滿人情味”的“溫柔之鄉”;對新中國前30年的“大躍進”“反右運動”和“文革”的回憶,無論是文字的還是口述的,都已為其“描繪了新中國的整體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