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者結構來看,產業投資者的比重偏少,而財務投資者居多,可能是中石化混改方案中讓人略感遺憾之處。畢竟,混合所有製改革的初衷除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外,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過多財務投資者的參與,除了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支付一定溢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對於提升國企的產業競爭力並無太大作用。中石化的混改方案出台之後,中石化的股價不漲反跌,可能一定程度上和參與混改的財務投資者過多有關,市場對於這樣的投資者結構略感失望。
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業務分為油品銷售業務和非油品業務,在油品業務領域,中石化自身已是行業專家,並沒有太多借助外來資本的需求,中石化率先實施混改,更多還是為了在非油品業務取得突破,在非油品業務,中石化還有太多需要向外來資本學習和合作的空間。
在中石化的油品和非油品業務中,非油品業務發展嚴重滯後,中石化銷售公司在2008年才正式啟動非油品業務,目前開展的主要非油業務包括便利店、電商、汽車服務和廣告等。2013年,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收入為1.4986萬億元,來自非油品業務的僅為132億元,占比不到1%,而在國外成熟市場,加油站利潤有一半來自非油品業務。中石化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17.4萬座加油站中,有12萬座加油站(69%)設有便利店,多采用‘加油站+便利店’、‘加油站+汽車維護’等組合模式,油品銷售利潤僅占利潤總額的46%,其他54%均來自於便利店及快餐等非油業務。在英國,便利店是加油站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營商品從日用品、食品到報紙、汽車用品,一應俱全,利潤占總利潤的65%~70%。歐洲80%以上的加油站開設便利店業務,銷量占總銷量的60%~80%,毛利潤占油品毛利潤的50%左右”。以此可見,如果中石化的非油品業務能夠達到成熟市場的水平,對於公司業績將會帶來多大的提升空間。
中石化此次混改引入了9家產業投資者,其中包括大潤發(厚樸投資團)、複星、航美(金石投資團)、寶利德(佳興投資團)、新奧能源、騰訊(人保騰訊麥盛投資團)、海爾(海峽彙富投資團)、彙源、中國雙維9家產業合作夥伴。這些產業投資者已經和中石化達成了相關的產業合作協議,外部資本未來將會如何和中石化合作已初見端倪。比如中石化和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加油站的易捷便利店開售保險產品,與複星集團在加油站便利店開展醫藥和書刊雜誌銷售合作,與騰訊公司在業務開發與推廣、移動支付、媒介宣傳、O2O業務、地圖導航、用戶忠誠度管理、大數據應用與交叉營銷等領域探索開展合作等等。未來合作效果如何隻能等待時間驗證。
中石化此次混改還有一大特色是為普通人參與混改提供了一條路徑。在參與中石化混改的25家投資者中,嘉實基金認購了50億元,參股1.4%。嘉實基金此次參與認購的50億元,其實是為公司即將推出的新產品嘉實元和基金鋪路,該產品全稱為“嘉實元和直投封閉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存續期為3~5年,產品銷售規模為100億元,將以50%的資產投資於中石化銷售公司股權,另外50億元投資於債券等固收證券,認購門檻為10萬元。
這也就意味著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嘉實元和基金參與中石化的混改,如果未來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業績大增,或者單獨分拆上市,都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回報。此次參與中石化混改的還有華夏基金和工銀瑞信等等,不排除未來也會推出相應的產品,為普通投資者參與中石化混改提供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