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二季我們有點用力過猛,因為總想超越第一季。”夏陳安打趣道。預審第一集之後,夏陳安原來懸著的一顆心就放了下來。“第三季節目如果說內容上有調整,那就是回歸經典,返璞歸真,這樣的效果反而更好。”節目播出之後,很多朋友來找夏陳安來索要錄製現場的觀眾票。“要票的比第二季的時候要多,我就知道,第三季超過了第二季的水平。”
“舊”媒體與新媒體
在互聯網浪潮席卷各行業的當下,“中國好聲音”的成功,於電視人來說還有另外一重意義,在浙江衛視看來,其意義甚至遠超於同行業競爭的格局。
“目前浙江衛視並沒有在新媒體上過多布局。我們在走中間路線,一部分版權賣給網站,一部分資源留下來給集團的視頻網站。我一直認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做新媒體不可能那麼專業,但我們可以運用新媒體的語言、思維方式去運作傳統媒體,比如說體驗,比如說跨界、創新、共享,這些都是可以借用新媒體的東西。”夏陳安說。
在2012年第一季時,“好聲音”的網絡版權隻賣了1000多萬元,幾乎是將視頻資源無償提供給所有的網絡平台。與之相對應的是,第一季“中國好聲音”在網絡平台上也達到了相當良好的傳播效果。許繼鋒還記得,他當時得到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中國好聲音’的百度指數是100多萬,而在電視綜藝節目中,從第2名到第50名加起來還不到100萬。也就是說,‘中國好聲音’不但獨占鼇頭,而且還超出前50強的總和。”第二季,搜狐用一個億拿下了“好聲音”的獨家網絡版權,而它們又靠“好聲音”淨賺一個億。“一個簡單的產品在一個夏天實現100%的投資收益,這樣好的項目現在可能還不多吧。”在這樣誘人的收益麵前,到了第三季,“好聲音”的網絡版權到了更加炙手可熱的程度。包括原有合作方搜狐在內,幾乎所有的網絡媒體都投入到這一輪的競爭中。最終騰訊以2.5億元的價格買下了獨家版權。雖然還不到最終結算的時候,但騰訊的盈利也是可以確認之事。“好聲音”在新媒體的商業價值又翻了一倍。
“我們節目主流觀眾的收視習慣正在發生一個曆史性的變化。”田明說,燦星得到的數據顯示,如今,很多“好聲音”的受眾是依靠網絡收看節目的。“互聯網有兩大優勢。一、它可以實現互動功能;二、它不是線性傳播,有充足的傳播空間,這一點電視媒介實現不了。所以我們配合新媒體開發了很多衍生產品,效果也非常好。”田明說。新媒體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平均一集有380多萬人同時在線,最高一集有400多萬人,而觀眾的反饋又會馬上被節目製作方注意並采納,做出相應調整。
許繼鋒說,“好聲音”第一季時,雖然“90後”吳莫愁橫空出世,但大家都還沒有意識到“90後”作為一個新的人群的到來。“到了第三季,從陳永馨、李文琦這些‘90後’甚至‘95後’小天後的出現,讓大家意識到,這個人群是真的到來了。他們跟‘80後’不一樣,更樂觀,顛覆性也更強一點。‘90後’作為一個整體人群,他們的這種青春朝氣,對音樂的全新演繹和表達,他們所具有的這種新的氣質,更令人欣喜。”許繼鋒說。從另外一方麵講,“90後”也成為“好聲音”新的受眾群體。
“現在的‘90後’是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理念是‘必須得讓我玩起來,玩起來我就開心’,所以今年我們與網絡平台的合作設計了很多互動節目,它們更加吸引基於社交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生存和長大的這一代年輕的人。”陳偉說。因為今年設計了移動網絡互動小遊戲,所以這一季的“好聲音”播出時,發生過好幾次騰訊的服務器“掛掉”的事情。“他們那麼一個大平台,服務器不止一次地宕機,就是說明‘好聲音’節目同時的參與量有多大。想一想,每一次都是300多萬同時在參與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而且隻基於微信平台‘搖一搖’功能的玩和分享,這其實證明了‘好聲音’作為一檔產品,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的影響力是龐大的。今年看似是我們主動去接近這個傳播渠道,而事實上是我們去主動接近這個人群——你是喜歡用家裏的機頂盒、所謂的DVD模式來收看,還是喜歡用APP模式還是OTT模式,用任何模式都可以參與進來,玩得很開心就行了。所以年輕的一代會慢慢地被吸引過來。”
“最近一兩年,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和挑戰,讓大家一度覺得電視的好日子可能快過完了。”許繼鋒說,“可是從‘好聲音’在網絡的受追捧程度上看,所謂的新媒體,它寄生在電視內容上這種屬性越來越清晰。網絡對於電視內容的寄生性和高度依賴性,從‘好聲音’跟網絡平台的關係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對電視是充滿信心的。”
第三季“中國好聲音”16強學員在節目錄製現場強媒體與弱媒體
“‘中國好聲音’每年都是被唱衰的。第一季找不到讚助商,險些裸奔;第二季,大家覺得像劉歡這樣的大腕都離開了,不可能再創奇跡,但是第二季不管是在經營上還是收視率上,都有新的突破。到了今年,大家又在說:可能到了第三季就不行了。但是到目前為止,‘好聲音’的廣告仍然在高位增長。”浙江衛視品牌主管許繼鋒說起來,滿是自豪之情。
“中國好聲音”對浙江衛視的品牌和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反過來講,如果把“寶”都押在這一個節目上,風險是不是過大?對於這個問題,夏陳安打趣說:“現在流行大數據,我用收視率這個小數據來解釋一下。今年,全國30多家省級衛視中,能夠做出節目收視率超過1%的衛視不超過五家。在這五家衛視中,有的隻有一個節目收視率超過1%,有的隻有兩三檔,我們浙江衛視有六檔,算是最多的。也就是說,即使沒有‘中國好聲音’,浙江衛視還有整齊而且優質的節目品牌矩陣。比如,今年推的‘爸爸回來了’、‘十二道鋒味’,第四季度要上檔的‘奔跑吧兄弟’,明年一季度還要推‘中國好演員’。因為‘中國好聲音’是目前國內最頂尖的節目,大家注意力都放在它上麵了。”
對浙江衛視來說,“好聲音”也是其發展曆程中頗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場“戰役”。“其實在接下‘中國好聲音’時,我內心已經準備好了軍令狀:如果這個節目不成功,我這個總監也就不準備再幹了。因為,我們和燦星公司聯合製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雖然現在看來,這樣的合作模式順理成章,但是在兩年前,這種合作方式前所未有,具有較大風險——電視台從來沒有通過‘對賭’和社會公司進行廣告分成。”對於這一點,燦星總裁田明也稱讚有加:“浙江衛視有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很多節目不是他們自製的,但是他們在探索全新的合作模式上,是最有魄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