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播分離喊了那麼多年,可是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徹徹底底的製播分離。在前‘好聲音’時代,大家所理解的就是委托製作,OEM模式。作為體製內的製作團隊來講,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也給自己做了一次顛覆,顛覆了我們的飯碗,也顛覆了這個行業一直以來的製作傳統。當這個節目成功以後,所有電視台都知道原來可以這樣玩,隻要對於我們的國有資產是保持增值的,我就可以來跟民營資本、跟社會公司來進行這樣一種商業模式。”所以在陳偉看來,“好聲音”開創的這種商業模式,將對目前的電視格局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中國好聲音”的造星能力有目共睹。田明說,第一季結束之後,燦星公司專門成立了“夢想強音”公司,從事“好聲音”後續的產業開發工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夢想強音”發展成為估值20多億元的音樂文化演出公司。“‘好聲音’還能火多久,不取決於客觀的生存環境,而取決於我們對好節目的觀念能堅守多久。”對此,田明非常自信。“‘好聲音’這檔節目整體拉高了中國音樂類電視節目的製作標準。在我們之前,沒有請現場樂隊的先例,沒有演唱會級別的音響,‘好聲音’開始之後,國內電視台紛紛提高了這個標準,去年樂隊都很難找,就是因為各台都開始做。”田明說。作為老牌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燦星以往推出的不少節目,都曾有過被一擁而上模仿的經曆。可是在田明看來,這種模仿並不可怕,在這種不規範的競爭環境中,真正能立於不敗之地的,還是節目本身的品質。
“‘好聲音’的節目魅力在於極致,它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現在最頂尖的,同時環環相扣,還起了‘化學反應’。”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總結。從技術環節上如何保證節目的品質?“很簡單:永遠隻做加法,永遠隻用笨辦法。”陳偉很放慢語速,幾乎是一字一字地說出自己的答案。他舉例說,比如說調音台,在國外隻需用5張,而“中國好聲音”團隊則用了8張調音台。“你知道一張調音台就可以做一台節目了,其他節目最多用兩張調音台就可以完成,我們要用七八張,不是我們鋪張浪費,是我們關注到每一個細節。我必須把分工分得更細,讓每一塊都得到保證。隻用笨辦法,不投機取巧,因為我們要做的是精品,我們願意在這裏投入精力,我們也相信用笨辦法做出來的還是有回報的,這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
陳偉詳細解釋說:“對於這個音樂節目,我們用對於音樂最高的配置和最笨的方案來去對付它。可以這樣說,我們的標準是世界上最高的標準,連歐洲音樂大賽都沒有這樣。比如音樂采樣頻率,別人是64K,我們是96K。96K是什麼概念?就是它的采樣設備已經是音頻設備中的勞斯萊斯,全世界很少有設備能做到,也很少有場合能用到這樣的標準。對普通觀眾來說,你也許不知道它好在哪裏,但是你已經感覺到了。每一個環節都是最高的配置。”
不過像每一種藝術都會有遺憾一樣,陳偉也坦率地道出他的小心結。他說,相比於前二季,“今年導師在前麵選人選得太興奮了”,其實後麵還有很多選手,可是名額已經快被用完。作為彌補,後來就開始加名額。這樣一來,看似隻是多了幾個人,但對節目的整體篇幅有很大影響。因為總局對大的篇幅和單期的篇幅都有限定,在時間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分配到每一位選手上的時間就會被壓縮,“這一季選手的個性展示、音樂的展示會有比較大的束縛”。陳偉說,現場錄製的時候,無論是講自身經曆,還是講夢想,有很多選手都有非常感人或者非常精彩又自然的片斷。但是到剪輯的時候,卻不得不舍棄。而在第二季,畢夏與鍾偉強對決的段落,就用去了整整17分半的時長篇幅,隻做這兩個人的情感、故事和這個過程。“全世界都沒有這麼長的篇幅,因為這個段落太感人了!太棒了!如果把它剪了,簡直就是暴殄天物。今年就算出現和鍾偉強、畢夏一模一樣的東西,我們都擠不出這個篇幅來。這其實是很大的遺憾。”
“中國好聲音”製作之初,浙江衛視與燦星製作簽了3年的合同。如今第三季已接近尾聲,浙江衛視與燦星能否繼續攜手也令人關注。而無論是代表浙江衛視的夏陳安還是代表燦星的田明,都明確無疑地表示,他們還會長期續約下去。“燦星公司的製作實力在社會民營公司裏麵是最強的,他們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團隊精神。燦星也願意選擇和我們合作。燦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浙江衛視這個平台的營銷、對客戶的吸引力;我們利用燦星在音樂資源上對音樂文化上的理解,甚至包括在製作上的,他們具有的上海人工藝上的精細。所以我們的合作將會繼續下去。”夏陳安表示。
就在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熱播之即,浙江衛視也剛剛過了自己的6周年紀念。回顧起來,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難免感慨一番。2007年,當夏陳安剛上任時,浙江衛視在省級衛視的排名是第九,前麵是四川衛視,後麵是河南衛視。當時夏陳安形象地打了個比喻:“打麻將都排不到前兩桌,基本上在第三桌打。”而短短幾年,浙江衛視在業界的地位有了大幅提升。浙江衛視的廣告收入也從6年前的9億元,躍升到去年的45億元。
如果說幾年前的浙江衛視還是一個挑戰者的姿態,到現在也要經受被別人挑戰江湖地位,夏陳安坦陳“壓力當然很大”。“你剛做出一個新節目,馬上人家就會在兩個月內推出一個同類的節目,甚至名字也被人家用了。”他說,比如浙江衛視在第四季要推出與韓國聯合製作研發的“奔跑吧兄弟”(Running Man),我們剛一宣布,就有好幾個台也要推類似的節目。他轉而又說:“我相信,每個衛視在發展時都會麵臨很大的挑戰。不過,在‘中國藍’的這六年,讓我多少有些欣慰的,還是浙江衛視這個品牌的增值。聽說很多人也把‘中國好聲音’和浙江衛視當成浙商的另一個品牌。”
“現在有媒體朋友說,省級衛視進入了‘江湖時代’(浙江衛視VS湖南衛視)。”夏陳安說,就在幾天前他還遇到電視劇公司的一位客戶,他說,隻要在浙江衛視和湖南衛視播過的電視劇,再賣給視頻網站,價格可以翻一倍以上。這樣的信息無疑給了夏陳安很大的信心,尤其是在電視作為傳統媒體不被看好的當下。“前一段時間,我在客戶會上交流時說:‘未來總在想象之外!’——未來的東西你想不到,今天報紙刊物遇到的困境,過去怎麼會想到呢,現在都靠手機獲取信息;過去怎麼會想到電視遇到這麼大的挑戰?未來不見得就是傳統媒體的衰亡。還是那句話,沒有新媒體與舊媒體,隻有強媒體與弱媒體。我們當然要做更強的媒體。”